台灣為何不用中製疫苗?陳時中曝關鍵原因

台灣是否使用中製疫苗引發討論,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中製疫苗不是不能考慮,但目前已知的3支中製疫苗綜合效益都不佳,若真要使用也要考慮修法問題。
中國藉由自產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展開「疫苗外交」,範圍包括亞、非、南美甚至歐洲。有媒體詢問,若中製疫苗可提出有效性報告,台灣是否會考慮使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中製疫苗不僅技術性報告不完整,國際期刊發表量也不夠,但根據已知的訊息,中國一共有3支疫苗,其中一家完全沒公布相關資料,暫且不談。
陳時中說,另有一家在國家巴西接種後,保護力約為50.4%,全民都打完還是無法達成群體免疫的效果,打完以後萬一有更好的疫苗,已經接種過的民眾是否要重打,將對施打疫苗策略帶來困擾,即便施打時打到100分,效果還是不彰,因此也不會考慮。
他指出,另外一家報告顯示約有78至79%保護力,16歲以上年輕族群資料不足、59歲以上又不能打,等於已經去掉全人口的40%,剩下60%的人即便全部都打,乘以8成也不過剩下48%的可能群體保護力,距離65%目標值有一定距離。
陳時中表示,正因如此,上述的疫苗廠都不會列在台灣理想或想買的候選疫苗名單,但隨時間變化,或許有更多數目、報告,如果接種對象能擴大或接種後效率更高,中製疫苗不是不能考慮。
不過,即便考慮完,中製疫苗回歸到法律仍無法進口,陳時中說,若真要進口中製疫苗必須考慮修法的問題,但至少到目前都沒有候選疫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