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影/中研院團隊說明2周合成百毫克級瑞德西韋

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何孟樵、中研院植微所特聘研究員吳素幸、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陳榮傑與中研院基因體中心楊安綏上午一起出席中研院記者會,說明7人團隊2周合成百毫克級瑞德西韋的過程。
中研院2月20日分析結果:疾管署委託的一個檢體內具辨識新冠病毒核蛋白的抗體
為調查三位可能是臺灣首例因 COVID-19 死亡案例之傳染源,衛福部疾管署提供三位RNA病毒檢測陰性之血清檢體,希望中研院能協助瞭解其體內是否有新冠病毒抗體反應。
2月18日中午取得檢體後,中研院第一時間即投入新冠病毒抗體反應偵測,分析結果顯示三個檢體中有一個對 SARS 及新冠病毒核蛋白 (nucleocapsid protein)有抗體反應,對MERS 核蛋白沒有抗體反應; 另外兩個檢體對前述三個病毒的核蛋白均沒有明顯抗體反應。
人體感染冠狀病毒後通常會產生大量針對冠狀病毒核蛋白的抗體。利用西方墨點法,將製備好的抗原利用電泳膠體分析後,經過薄膜轉漬,加入檢體血清進行抗體反應呈色。抗原製備是利用大腸桿菌進行冠狀病毒核蛋白的表達純化,並驗證其可作為病人血清抗體偵測的試劑。
在廖俊智院長帶領下,透過快速病毒基因合成,由本院數個研究團隊接力完成高效能抗原表現和純化。廖院長:「後續病毒檢驗、血清檢測、抗體篩選、藥品研發及疫苗開發,各學研單位也將在共享資源下,繼續為臺灣抗疫、防疫貢獻心力!」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