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雷雨南橫公路交通中斷 高市宣布:茂林全區、桃源4里1校停班停課

國家級警報響! 屏東縣、高雄市遭大雷雨開炸 示警區域曝

印度航空波音787「完整起飛影片曝光」 未如預期爬升 不到1分鐘墜毀

她大賣場買壽司吃到魚刺發文提醒 8歲孩能否吃生魚片引熱議

女網友在內湖好市多買了一盒壽司回家,家中小朋友在食用時,吃到一根2公分長的魚刺,幸好沒有造成任何意外。圖擷自臉書「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
女網友在內湖好市多買了一盒壽司回家,家中小朋友在食用時,吃到一根2公分長的魚刺,幸好沒有造成任何意外。圖擷自臉書「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

幾天前,有一位女網友在內湖好市多買了一盒壽司回家,家中小朋友在食用時,吃到一根2公分長的魚刺,幸好沒有造成任何意外,但她還是在社群平台發文抱怨,並提醒其他人在大賣場購買這項產品時要多注意。

原PO在臉書「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發文,日前在大賣場買了一盒壽司,回家後2個孩子迫不及待打開來吃,她心有餘悸的說「8歲的孩子吃海苔鮭魚壽司時,吃到一根2公分長的魚刺」,還好沒有造成任何意外。

原PO文中除了抱怨大賣場對食物的品管應該多注意、再用心一些,也提醒「不要等出事再來檢討與賠償(搞不好甩鍋給員工疏忽,倒楣的還是消費者)」。

網友看完發文則提醒原PO,「大量處理的就這樣」、「盒子上的貼紙有沒有叫你注意?有沒有?」、「我記得包裝盒都會有警告,即使再認真注意,也有可能有漏網之魚,壽司店也是同樣的道理」、「餐飲業很可憐,不管怎樣,都一定會有瑕疵什麼之類。做再好,一個小瑕疵就被推翻全部,有些小店,還被酸民網民攻擊導致店家停業,看來以後自己家裡煮泡麵最好」,有人也點出「我覺得在那邊說吃生魚片就沒吃到魚刺的很搞笑,機率低不代表完全沒有欸」。

不過也有人認為吃壽司本就不能吃到魚刺,因為「壽司本來就是一口塞的,捏壽司的本來就要注意魚刺啊,國外的壽司讓人吃到魚刺可以告欸,順便收掉不用做了,台灣已經很包容餐飲業了,一般只是發文提醒而已,難道學國外直接告嗎?」

有些網友針對8歲小孩可否吃生魚片議論紛紛,「我不是好市多護衛隊,但我個人認為吃這種東西,大人本來就要先檢查是否有魚刺再給小孩吃才對,你就算去別間吃,多少都會有魚刺發生」、「8歲就吃生魚片了?」、「我是至今還不給小孩(10歲多)吃生魚片,尤其大賣場的更不可能,在他還不能自理照顧生病的自己前,我還是保守一點好,不然只是累壞媽媽」、「妳讓8歲小孩吃生食,我不知道該檢討的是妳還是COSTCO」。

就在大家針對魚刺事件熱議時,有人打斷討論歪樓問,「先不討論刺(咦),這盒壽司看起來好像不錯欸,價位是多少啊?」

生魚片 好市多 壽司 內湖

相關新聞

好市多「退貨服務」不只跨店還能跨國!官方提醒不包含4類商品

美式賣場好市多販售的商品,多數都可以讓消費者免費退貨。對此,一名網友好奇詢問,在好市多購買的商品,有辦法跨店退貨嗎?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折價必買!好市多夏日「消暑神飲」促銷 內行扛整箱:發自體內的涼

美式賣場好市多商品琳瑯滿目,不時推出優惠價格,深受消費者喜愛。有網友分享近日一款椰子水在做促銷,1箱原價399元,現在買直接折80元…

超商提供「1隱藏服務」 一票網友大讚便民:租屋族福音

許多台灣人每天都會走進便利商店消費,一名網友分享,7-11、全家都有1項特別的服務,就是可以「借冰」東西,而且冷藏、冷凍都可以...

邪惡又快樂!她逛好市多搬回2罐奶粉自創新吃法 勾一票人回憶:銷魂啊

「奶粉不是拿來泡的,是拿來吃的!」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大膽分享她的童年嗜好:乾吃奶粉,而且到現在還在吃,甚至研發出「進階版吃法」──把奶粉混辣椒粉,變身超有靈魂的沾粉!貼文曝光,勾出大票網友的集體回憶,紛紛留言:「原來我不孤單!」

好市多1美味熟食重新上架 老饕超嗨:每次看到都要拿2盒

好市多的熟食深受不少消費者的喜愛,許多人都會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的美食。有一名女網友日前看到自己最喜歡的煙燻鮭魚捲重新上架,讓她開心地發文分享,不少老饕也大讚這款鮭魚捲真的很好吃。

「椅子超人」現身好市多!他逛到快虛脫被救贖 讚嘆:人生避風港

近日,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分享了一段讓人莞爾的逛街經歷,瞬間引爆網友熱烈討論。他在貼文中表示,陪女友逛好市多時,幾乎快被「逛街地獄」折磨到虛脫,正當他神遊宇宙、靈魂出竅之際,眼前出現了一張宛如人生救贖的「椅子超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