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失智症新藥問世…83歲婦第一例施打 女兒:花錢延緩退化值得

咖啡廳常客注意了!專家揭最多人點的3種飲料「傷害腸道健康」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第一名擁「超強運勢」:能賺進大把鈔票

室友老留「最後一張衛生紙」 她不滿:若遇1情況心情會很糟

原PO抱怨室友常常將廁所的衛生紙用到剩下最後一張也不抽出來,更不會換新的,讓其他人上廁所時沒有衛生紙可以用。 示意圖/ingimage
原PO抱怨室友常常將廁所的衛生紙用到剩下最後一張也不抽出來,更不會換新的,讓其他人上廁所時沒有衛生紙可以用。 示意圖/ingimage

現在的房價太高,讓不少人哀號買不起,也讓租屋市場相當熱絡,但租房子除了怕遇到惡房東外,也怕遇到「雷室友」。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室友有個壞習慣,廁所衛生紙常常用到最後都不換新的,讓其他人很困擾,不少過來人都建議自備衛生紙最保險。

原PO在Dcard發文透露,她和3名室友同住一屋簷下,但不知道是誰常常在衛生紙用到最後一張時都不抽出來,也不放一包新的在廁所,讓後面要上廁所的人很苦惱。她說不知道是哪一個人做的,所以沒辦法當面對質。

原PO表示如果是上小號就算了,大號前沒注意到也認了,最怕就是遇到拉肚子的情況,在最後一刻衝進廁所解決後,才發現只剩下最後一張衛生紙,這種情況會讓心情非常糟,而自己就遇過3次,2次還是上大號,讓她非常不爽。

貼文一出,多數人都建議自備衛生紙,不需要跟別人一起共用,「進廁所時自備衛生紙」、「跟別人一起住,公共區域就不要放耗材,自己的耗材自己準備,供參」、「很簡單,衛生紙各用各的就好」、「以後自己拿一包去用,上完廁所就拿走」、「我們以前住宿都是自己帶自己的衛生紙去上廁所」、「自己帶自己的,然後她們要合買就說妳用自己的」、「就每次上廁所都自己帶自己的用,那張衛生紙就讓它永遠留在那邊就好」。

還有網友分享其他作法,「我們寢室是廁所衛生紙一起買一起用,就會整袋直接放廁所裡,所以不曾遇過這種事」、「我跟我室友住,我是直接網購兩箱衛生紙,直接一串掛在浴室門後,沒了直接從裡面掏一包,省去補貨的麻煩」、「我的經驗都是廁所至少備著兩包衛生紙,就不會有沒得用的問題」。

衛生紙 室友

延伸閱讀

狗狗一看到衛生紙就想玩爛?別急著罵「有4原因作祟」可能不是太調皮

衣服、洗衣機全是衛生紙屑怎麼辦?專家教你5步驟可有效清除

苦盡沒柑來!IU 3度陪榜「百想視后」台下1秒失落神情太真實 全網心碎了

衛生紙乾擦、水箱倒入清潔劑?專家揭打掃廁所最常犯的3錯誤

相關新聞

獨旅奇怪嗎?29歲女不想當「連體嬰」享受自由 同好喊爽唯有1缺點

獨旅時應注意什麼才能確保安全呢?一名29歲女網友發文,稱她有過3次獨旅經驗,真心認為一個人很自由,不用顧慮別人,對此,有網友提醒女生一個人獨旅時不要去治安差的地方、登山最好有伴,也要隨時準備替代方案,才能保障安全。

騎車載1歲寶寶出門 竟收到500元罰單!他傻眼:只能開車出門?

你有載寶寶騎機車出門過嗎?一名男網友分享,近期載1歲半的寶寶出門,因為頭太小沒有適合的安全帽,結果竟收到500元罰單,讓他相當傻眼。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電鍋外鍋該放自來水還是飲用水?兩派網友掀論戰

電鍋是不少家庭的必備電器,一名網友分享,自己使用電鍋時,外鍋會倒入自來水,但朋友卻說水氣蒸發會附著雜質在食物上,讓她相當驚訝。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依賴成藥撐著? 《做工的人》作者驚見案場內藍白領「大量備藥」

身體不適時,你會選擇去看醫生,還是服用成藥呢?著有《做工的人》、《如此人生》的作家林立青近日在社群平台透露,他觀察到從去年開始案場內的成藥數量較過往有增加跡象,從過往出於基層工作者,到最近幾個月連經濟較寬裕者也會備著成藥。此變化讓林立青困惑,成藥的增加是因為溫差變化大,還是只求速效減緩身體的小病小痛?

醫生薪水都很多?網點名兒科、中醫低薪 這2科薪資高

醫生給民眾的印象除了專業、救人第一以外,優渥的高薪也讓不少人羨慕。有一名女網友好奇提問,通常整形外科、牙科、耳鼻喉科都比較好賺,那有哪幾科的薪水是比較低的?貼文引起不少人討論,自己開業被認為是最容易賺錢的管道。

Facebook台灣八成人「這樣唸」!三萬人共鳴:台灣人的舌頭很懶惰

社交軟體你都怎麼唸?一名網友在Threads提問,觀察到許多人會把Line叫成「賴」、Threads叫成「脆」、Instagram(IG)叫「哀居」,唯獨Facebook唸作「臉書」,想知道其中緣由,網友回覆「台灣人的舌頭很懶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