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日本一年也不習慣!她曝五件事很困擾 最後一點超麻煩

部落客尼哇分享旅日一年卻仍不習慣的五件事。 示意圖/ingimage
部落客尼哇分享旅日一年卻仍不習慣的五件事。 示意圖/ingimage

日本是台灣人非常喜歡旅居的國家之一,部落客「ニワ尼哇niwa」在Dcard發文,分享自己旅居日本一年還是無法習慣的五件事,希望能夠為即將前往日本的台灣人做點心理準備。

尼哇透露自己去(2024)年8月剛結束在日本打工度假,想和大家分享在日本生活一年後,還是沒有很習慣的事,建議即將出發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並做一下心理準備,也大方地向網友表示,有什麼一直不習慣的事而她沒有提到的,也歡迎留言分享。

一、稀有的蹲式馬桶

尼哇透露日本的公共廁所大多為坐式,雖多有提供酒精擦拭,不過心裡還是有個坎,住了日本一年都跨不出去,因此常常懷念台灣的蹲式馬桶。不過她也補充日本廁所最棒的地方是幾乎都有酒精,反觀台灣的公共坐式馬桶多沒有這個設備,有點可惜。

二、沒有衛生紙的浴室

日本多為浴廁分離的格局,通常衛生紙只放在廁所,浴室不會有衛生紙。尼哇透露自己住了5個地方,只有北海道的宿舍因為公司要求大家洗完澡要用衛生紙撿頭髮,才有準備,其他無一例外。然而衛生紙對她而言是洗澡的必需品,尤其生理期沒有衛生紙非常不方便。

三、吃不到熱青菜

身為台灣人的尼哇非常想念的料理就是炒青菜,不過在日本外食想要吃菜就是高麗菜絲,想吃熟的、熱的菜只能自己煮或到中華料理店。她補充之前去長崎玩的時候直奔中華料理店,點了炒青菜970日幣(約台幣222元),居然3口就吃完。

四、難求的飲水機與熱水

尼哇表示台灣的捷運站、車站,各大公共場所都找得到飲水機,口渴就去捷運站裝水,而且有冷有熱,在日本卻很不好找,只能用買的或是在家裡燒熱水放涼,熱水也是要自己煮。她回憶在滑雪場工作時,早上都想喝熱水,第一個起床的人一定要負責燒大家的熱水。

至於常溫水,雖然用買的不算太貴,但有的時候忘記買,早上要出門前沒水裝,只有還沒放涼的熱水有點困擾了,只能先裝水龍頭的水。

五、複雜的健保制度

尼哇苦笑,自己在日本待了一年還是沒有完全搞懂健保制度,表示日本的健保跟台灣最不同之處,在於每個地區的健保都是分開的,費用也不同。一旦搬家就會連健保一起轉出,需要再到新的地方去加保。

她笑著說「每換一個新的地方,我就要再重新理解一次我的健保」,感嘆相較之下,台灣健保真的簡單很多。她說曾因為忘記辦減免,為了補辦導致整個假日都沒了,這時就更佩服台灣的健保快易通。

日本 打工度假

延伸閱讀

日本最長行人專用吊橋2025正式啟用 大阪近郊冒險去

台積電效應 九州台灣商會在台中設聯絡處 打造合作平台

擴建後首次迎接外國海軍艦艇 習近平剛離開柬埔寨…日本軍艦來了

「狂飄燒焦味」日本大阪府14層樓公宅火災 27人送醫1人重傷

相關新聞

「非常尷尬」他遊韓目睹台人1壞習慣 一票人爆共鳴:很傻眼

暑假將至,不少人已經準備出國旅遊。不過,有網友在「好想去韓國,好康踩雷不藏私」指出,到南韓釜山觀光時,有許多台灣民眾都會特地安排...

給千元紙鈔遭外送員當場罵「沒同理心」 她無奈嘆:錯了嗎?

近期台灣炎熱,不少民眾為了避免出門曬太陽,而選擇透過外送平台點餐。近日,一名女網友在Dcrad透露,自己收到外送餐點時,直接拿了1千

啤酒是「小孩喝的」?她不懂長輩都愛高粱 同好解惑:喝一種滄桑

比起啤酒,為何長輩更偏愛喝「高粱」呢?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爸爸和朋友們總喜歡喝高粱,還說啤酒是「小孩喝的」,連威士忌、清酒也不碰,於是好奇詢問網友:「有人懂高粱的魅力嗎?」。

至少半小時!她嘆朋友「慣性遲到」 網曝反制法:早到還愧疚

要如何對付老是「遲到」的朋友呢?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一名老朋友人很好,卻非常喜歡遲到,總是遲到半小時以上,雖然隨著時間推移,朋友遲到的狀況有改善,但發現她的家人也很愛遲到,對此,有不少網友教她反制手段,讓朋友對自己行為負責。

以前銅板價!他驚訝夜市蚵仔煎漲到近百元 網指1品項更扯:寧願自己煎

蚵仔煎已經不平民了嗎?一名網友發文,稱他去逛夜市時,赫然發現蚵仔煎漲價到80元,並且光吃蚵仔煎也無法吃飽,對此,不少網友也感嘆不光蚵仔煎,「蛋煎」也漲價,寧願自己煎。

吃火鍋常見!這種碗設計「凸一塊」 20年日料師傅揭祕密

許多火鍋店常見的碗,邊緣總會有一塊明顯的凸起,讓不少人疑惑到底有什麼功用。近日一名網友在Threads發文詢問,這個設計是否是為了方便握持、貼嘴喝湯?貼文曝光後,引起底下留言區熱烈討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