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5報稅系統啟動!快速登入搶先看所得稅 算出你的「省稅大禮包」

川普自誇治理全世界!稱不必向台日韓待遇致歉:他們「犧牲美國變繁榮」

國民法官審剴剴案 台大醫生作證「懷疑遭性虐待」旁聽民眾落淚

吃火鍋副餐怎麼選? 一票老饕偏愛這一物:吸滿湯汁才爽

原PO吃火鍋時喜歡配飯,也好奇大家在副餐會選飯還是麵。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PO吃火鍋時喜歡配飯,也好奇大家在副餐會選飯還是麵。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人愛吃火鍋,除了肉片、蔬菜、火鍋料之外,還會搭配飯或麵一同享受。有網友表示自己吃火鍋時喜歡配飯,但朋友則是偏愛吃麵,這也讓他好奇大家點副餐時會怎麼選擇?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每次吃火鍋時,都很猶豫副餐要選飯還是麵,有時想要兩種都選,但又怕吃不完,因此非常掙扎。日前他和朋友一起去吃火鍋,點副餐時兩人意見相左,他認為白飯加滷肉,沾滿肉汁才是王道,朋友則力挺麵條吸滿湯汁才會爽,最後兩人各自選擇自己想要的來吃。

對於吃火鍋要搭配白飯還是麵條,原PO也想問大家習慣配什麼,有沒有必點的副餐推薦?

貼文一出,愛麵一族的人不少,「麵條派的+1」、「烏龍麵最高」、「王子麵我的最愛」、「麵!超愛吃麵」、「王子麵!然後最後放」、「喜歡科學麵、王子麵,跟火鍋超搭」、「麵!薑母鴨的話絕對要吃麵線」、「我吃火鍋是為了烏龍麵,沒有烏龍麵的火鍋店不會想去」。

不過也有網友偏好吃飯,「我是飯派」、「一定是飯!但其實我不管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都是配飯」、「選我…點100塊的小火鍋,吃6碗免費沙茶醬拌飯」、「一定是白飯!另外有人跟我一樣喜歡吃乾淨白飯嗎?就是完全不能沾到醬汁、菜汁,喜歡單純的米香,電子鍋三人份的白飯我可以單吃且吃完」。

其他老饕還有不同想法,「都吃啊,一開始等火鍋滾前先吃飯,吃完火鍋後剩下的湯煮麵」、「先吃飯再點麵」、「冬粉」、「以前我是飯派的,現在我是冬粉派」、「只有我不麵不飯,用芋頭當附餐嗎?芋頭煮爛壓成泥配火鍋料吃」。

火鍋

延伸閱讀

南部火鍋控先衝! 灑椒對中「29」招待100隻蝦、泉成「3282」中四碼嚐巨無霸20盎司大肉盤

「燒烤+火鍋」299元吃到飽!最親民、高CP值「火烤兩吃」南霸天 升級「草莓吃到飽」只要銅板價49元

限時3天免費升級大肉盤! 西門「肉之間」火鍋吃到飽再展二店 證件中2碼送安格斯牛

北市衛局抽驗蔬果15樣殘留農藥!微風超市、打狗霸火鍋上榜

相關新聞

窮人孩子難翻身? 她列理由引過來人共鳴:真的很痛苦

羊水真是人生分水嶺?一名女網友在Dcard以「窮人的孩子難翻身」為題,分享臉書粉絲專頁「The Rich Mindset 富人思維」整理的四點,表示看完心有戚戚焉,第三點更是中肯,貼文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

點外送忘記買購物袋 她愧疚多給100元小費被男友酸「浪費錢」

外送小費應該給多少?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近日使用外送平台叫了生活用品卻忘記加購袋子,第一位外送員接單後疑似因為不好拿而取消,第二位外送員卻客氣表示沒關係,愧疚的她最終給了100元當做小費表達謝意,男友得知後卻酸不如給他讓他去買,氣得原PO說「聽到整個火起來」,也好奇問網友應該給多少才合理。

全聯、家樂福各有擁護者 網友曝4大差異:異國商品找這家

全聯超市因門市遍布全台、商品齊全,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日常採買首選。近日有網友分享,住家附近10分鐘步行範圍內,同時有全聯與家樂福,但他近期偏好去家樂福更多,並列出4大原因,引發熱烈討論。

搭高鐵通勤台北-竹北「可行嗎?」 過來人曝心得:前三個月較痛苦

高鐵速度快,對於住家、公司分別在不同縣市的人來說,搭高鐵通勤似乎是最省時的方法。有一名網友發文透露自己每天搭高鐵通勤台北-竹北,上下班時乘客太多太擠,讓他覺得沒有任何生活品質。貼文引起討論,還有過來人分享經驗,直言「痛苦只有前三個月,之後習慣就好」。

考到駕照不敢上路怎麼克服? 過來人力推1方法:超級有用

拿到駕照後,敢不敢上路就是一個大問題。有一名女網友透露自己考到駕照已經10年多了,但曾因為開車不小心A到,讓她開始產生恐懼,也就越來越不敢再上路了,但她認為有駕照卻不會開車實在浪費,因此想問大家該怎麼克服?

他將1飲料加入冰咖啡「上班族的續命水」 眾人躍躍欲試:感覺很提神

很多食物單一品嘗很美味,結合在一起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滋味。有網友分享自己自製的提神飲料,只要將「維大力汽水」和「冰咖啡」混合,就可化身為網美系的提神飲品,貼文也讓不少人躍躍欲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