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件?他遊日驚見台人「標準搭配」 一看價格嚇壞:可能我太窮

旅遊示意圖。圖/AI生成
旅遊示意圖。圖/AI生成

近日,一名中國大陸網友在「小紅書」上分享了自己在日本北海道旅遊的觀察,他注意到當地街頭許多台灣遊客穿著Moncler羽絨服,並表示這樣的穿著已經成為了「標配」。他對此感到十分驚訝,並提出疑問,「到底是我遇到的台灣人很有錢,還是說他們就是很喜歡這個牌子,都要買一件?」

原PO指出,雖然Moncler羽絨服的設計獨特、價格卻相當不菲,每件外套約人民幣一萬多元(約新台幣4.4萬元)。他表示,台灣的氣候不像日本或歐洲那樣寒冷,「需要買到那麽貴的羽絨服嗎?」這樣的消費行為讓他感到困惑,因此他發文提出疑問。

原PO進一步表達了對此現象的驚訝,並認為自己可能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對這樣消費方式感到不太理解,這也讓他對台灣人的購物習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底是我遇到的台灣人很有錢,還是說他們就是很喜歡這個牌子,都要買一件?可能是我窮吧,但還是有點震撼」。

貼文一出,引起許多大陸網友討論,「沒有!這應該是有錢的台灣中年人會穿的」、「日韓也很多人穿的,十幾歲小孩都是穿這個的」、「羽絨衣要買貴點才保暖」、「品質好,可以穿好幾年」、「能出來旅遊的人當然比較富裕」。

臉書粉專「日本省錢小站」分享該文章並表示,儘管台灣的冬天並不像北海道那樣寒冷,但確實有許多台灣人會購買Moncler羽絨服防寒。粉專小編指出,原PO的觀察相當細緻,他自己認識的十位叔叔阿姨中,大概有八位來日本冬季旅遊時,「標配就是moncler還有rimowa」,兩者似乎已經成為許多台灣人出國的標準搭配。

不過,不少台灣網友則持不同意見,「我還真的沒有Moncler,去日本穿的是Uniqlo 的大衣」、「不認識這個品牌…」、「第一次知道這牌子」、「台灣寒流是真的比日本冷,但是時間很短暫」、「台灣濕冷體感溫度很低,比日本乾冷還要冷」。

據了解,Moncler是來自法國的精品品牌,以其精緻的工藝和優質的羽絨填充物著稱,且設計風格簡潔,深受時尚圈青睞。Moncler羽絨服的價格約落在3萬至5萬之間,根據款式和設計的不同有所浮動。

北海道 台灣人 小紅書 日本 羽絨衣

延伸閱讀

美國急凍冰封:影響超過6,000萬人,冬季風暴導致十年最嚴重降雪及低溫

頂大生不吃香了?主管不滿公司頻用高學歷新人 「1原因」寧聘普通菜鳥

只是多心?她焦慮男友屢接送正妹同事 網直指疑點:多餘社交

媳婦不小心摔破碗遭罵「父母沒教」 回嗆1句讓婆婆秒閉嘴

相關新聞

哥哥出差大嫂突生產 閨密狂轟還勸「離婚」網酸:叫她們養

懷孕後期寶寶出生的時間不一定,醫生通常會給預產期,不過寶寶可能會提早誕生。日前有位網友表示,大嫂的預產期在3月底,所以哥哥很放心去南部出差,結果大嫂突然生下寶寶,哥哥隔天趕緊回來,卻被大嫂的閨密責備,甚至挑撥兩人離婚。

結婚才發現朋友很少...她嘆做人失敗 網有感:發喜帖一堆人裝死

結婚時邀請朋友,卻發現「朋友太少」,如何調整心態呢?一名女網友發文表示正籌辦婚禮,也邀請朋友參加婚宴,但回覆會來的人少得可憐,讓她不禁感嘆「做人失敗」。對此,有不少過來人分享經歷,表示「發喜帖一堆人裝死」,建議平常心就好。

生理期肚痛想吃巧克力…她向外送店家提需求 老闆貼心之舉暖哭眾人

民眾使用外送平台點餐時,若有特殊需求可以在備註欄上註明。一名網友分享生理期想吃巧克力,但肚子非常痛無法出門買,於是在外送平台上點餐,備註希望老闆在巧克力吐司上多抹點巧克力...

便宜物品被偷該報警嗎?她憂浪費資源 贊成派:別變社會病態助力

便宜的東西被有心人士偷取,應該選擇報警來捍衛自身權益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自己的一個「贈品」運動水壺被偷了,很難過有想過報警,但又擔心那麼便宜的東西還要報警找回來浪費社會資源,於是詢問網友:「便宜的東西被偷會報警嗎?」。

洗澡要不要搓身體? 過來人曝善用「2物品」:真的差很多

你洗澡通常都耗費多少時間?有一名女網友表示自己洗澡至少需要花20分鐘,以往都只會認真清潔大腿以上,自從用毛巾搓澡後,才發現自己的腿其實很白,讓她相當驚訝,因此發文和大家分享,「原來洗澡有沒有搓真的有差!」

和女生傳訊息要注意! 網友曝:選用1字好感瞬間下降

現代人用訊息聊天時,注重快速便捷的對話,通常不會刻意切換用字。不過近日就有網友好奇,大家會不會在打字的時候,對特別選用「妳」字的人更有好感。對此,網友們看法大不同,引發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