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北檢稱「視察」沈慶京住院 公文證當天赴醫院「訊問」

父親每月捐血竟累積超過1400次! 網大讚:人間菩薩

原PO父親定期捐血合計高達1406次,相當於每2週捐一次血。示意圖/ingimage
原PO父親定期捐血合計高達1406次,相當於每2週捐一次血。示意圖/ingimage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是眾所皆知的捐血標語,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今以「血液成分療法」給予病人所需的血液成分,讓血液運用出最大的功能。近日,有網友的父親竟已捐血超過1400次,今年因受年齡阻擋而無法繼續累積的紀錄,也讓她忍不住發文分享。

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發文,表示自從她有記憶開始,父親每個月都會捐一次血小板,她也因此深入了解所謂的「分離術捐血」,除了捐血時間相對費時之外,還需保持身體健康才可以執行,因此父親每到捐血的前一晚,都會喝魚湯來保持血液清澈。

原PO也提到,父親非常重視捐血這項活動,每個月都一定會排除萬難,只為了捐一次血,從開始至今已累積多達1406次,除了捐完會在臉書打卡分享之外,也會在工作的箱子上貼出「捐血救人」的字樣,只為了和大家推廣這項充滿意義的事情。

而今年,父親正好度過70大壽,超過捐血者健康標準規範之年齡,因此他也在生日前去捐了人生最後一次血,如此偉大的精神與紀錄讓原PO忍不住發文留念:「無論如何,都超值得紀念!生日快樂~臭老爸,希望你可以長大成人~我會繼續當你的管家婆,還會邀約你孫女一起管。」

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對原PO父親的偉大精神表達敬佩,「我時常需要被輸血,每次都很感謝每位捐血者,真的都是人間菩薩」、「能捐血助人這麼長時間,代表令尊身體很健康耶,是個有福報的人」、「好溫暖!感謝伯父,70歲以後該把責任交給年輕人了」、「義行可風的長者!」

根據台北捐血中心介紹,分離術捐血是一種特殊的捐血方式,將捐血人的血液抽出後,在密閉無菌的離心缽內,藉由血液分離機分離出血小板或血漿等血液成分;其他成分(如紅血球)則立刻送回捐血人體內。只要年滿17歲、60公斤以上、一年內曾捐過血且常規檢驗合格者,就能參加「分離術捐血」,拯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捐血中心

延伸閱讀

捐血超過700袋!熱血鬥士罹患血癌 植髓救命重生

台北捐血中心血液庫存量剩4.1天 籲踴躍捐血

年假急診爆滿、用血量增近1成 全台血液庫存只剩5.3天

全台血庫告急 江啟臣挽袖捐血直播號召全民「熱血過新年」

相關新聞

也是苦過來...他勸年輕人別「怨天尤人」 網不挺:環境不同怎比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困境。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的三個小孩總是抱怨環境不好、薪水低、挫折容忍度也低,他回想自己打拼的過往,也曾經做過基層工作,一路苦過來才能衣食無憂的,因此勸告年輕人:「不要再一直怨天尤人,真的很不知足」。

Andy、家寧金錢算不清!YouTuber曝3點看法:財務最好公開

「眾量級」Andy、家寧事件持續延燒,許多人也開始討論情侶的財務分配,以及該如何維持感情。對此,YouTube頻道「Mom & Dad」分享,親友的意見聽聽就好,情侶應該是財務透明、經營平等的夥伴關係,他認為婚姻要長久的關鍵在於「外人別插手」。

婆家太髒亂她不想回去 老公尿在洗手台眾人傻:我看了什麼?

婆媳問題總是難解。日前有位網友表示,她婆婆家在屏東鄉下,她跟婆婆關係算和睦相處,夫妻倆一個月才南下一次,但婆家雜物很多,且他們住的三樓不能上廁所,得要去婆婆房間上廁所,讓她感到非常困擾,先生則直接尿在洗手台,讓她十分不想回婆家,又跟老公吵架。

他染1病毒痛苦喊「要死了!」 過來人崩潰:至少一周才痊癒

台灣近期諾羅病毒疫情升溫,一名網友分享,近期被診斷出感染諾羅病毒,持續不斷上吐下瀉,讓他崩潰直言「要死了,我要多久才會好?」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哥哥出差大嫂突生產 閨密狂轟還勸「離婚」網酸:叫她們養

懷孕後期寶寶出生的時間不一定,醫生通常會給預產期,不過寶寶可能會提早誕生。日前有位網友表示,大嫂的預產期在3月底,所以哥哥很放心去南部出差,結果大嫂突然生下寶寶,哥哥隔天趕緊回來,卻被大嫂的閨密責備,甚至挑撥兩人離婚。

結婚才發現朋友很少...她嘆做人失敗 網有感:發喜帖一堆人裝死

結婚時邀請朋友,卻發現「朋友太少」,如何調整心態呢?一名女網友發文表示正籌辦婚禮,也邀請朋友參加婚宴,但回覆會來的人少得可憐,讓她不禁感嘆「做人失敗」。對此,有不少過來人分享經歷,表示「發喜帖一堆人裝死」,建議平常心就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