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6次舉牌!北檢外聲援者遲不退散 是否驅離?警曝可能情況

黃呂錦茹移送北檢喊「冤枉」 疑主導罷免雙吳連署

國民黨齊聚北檢被警認違法集會 謝龍介鼓勵群眾「散步」

機車待轉前燈要怎麼打? 交通部說明:只需顯示「這顆燈」即可

交通部曾表示,機車進入待轉區時只需減速並顯示煞車燈即可,不需要打方向燈。示意圖/ingimage
交通部曾表示,機車進入待轉區時只需減速並顯示煞車燈即可,不需要打方向燈。示意圖/ingimage

機車到待轉區是否需要打方向燈,許多騎士天天上路卻依然搞不清楚。有網友發文抱怨少數人騎車不打燈就算了,甚至有打出左轉燈的,讓他感到非常氣憤。對此,交通部曾表示,機車進入待轉區時只需減速並顯示煞車燈即可,不需要打方向燈。

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抱怨,「去待轉打右轉燈或不打隨便你,但不要給我打左轉燈…打左轉燈就是變換換車道或靠左超車」他表示自己較為偏好打右燈待轉,無法理解打左燈的人到底在想什麼,話題也引發其他網友熱議。

許多網友認為打左燈進行待轉會造成很大困擾,「待轉打左轉燈超莫名其妙,會讓人覺得是要靠左變換車道」,但也有人表示打右燈容易使後車誤會,「打右轉燈,對向左轉車根本不知道你要去哪」、「很危險,我看過幾次車子會以為你要右轉,差點去撞到」、「其實你會影響騎在你後面要右轉的人,我上次就差點被害到」。

針對這個議題,法律扶助基金會在臉書粉專說明,交通部曾表示:「機車進入待轉區時只需減速並顯示煞車燈即可,無需打方向燈。」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1、94 條,煞車燈作為減速訊號是合理指示,至於打方向燈則無強制規定。此外,在目前的機車路考中,進入待轉區關卡也「不需要打方向燈」,只有變換車道、左右轉彎時才需要使用方向燈。

交通部 待轉區 機車族 機車騎士

延伸閱讀

「汽機車路口無行人要停等」? 交通部澄清:只有大客車才需要

未打方向燈竟收到「高額罰款」通知?新竹市監理站:是陷阱

車燈殼橘紅不分?騎士基隆監理站驗車 被嗆「色盲」氣提告

女騎車未打方向燈遭跟車檢舉 2分鐘被開6罰單得繳7200元…父氣壞砸爛車

相關新聞

風靡台日!年輕人街頭曬娃「1單品」爆紅 網熱議:能理解嗎?

透明包內裝著娃娃,掛在背包上隨身展示,是近年來風靡日本與台灣年輕族群的新潮流。源自於日本的「痛バッグ」(痛包)文化,意指將角色周邊大量展示在透明包內,象徵對喜歡角色的強烈愛意。如今這類吊掛式小包逐漸轉型,從狂熱展示走向日常,也成為許多人外出的新配件。

他點「不辣」卻吃得滿頭大汗 網勸:吃辣朋友真的不能信

當愛吃辣的朋友說「這不會很辣」,你相信嗎?一名網友日前在 PTT 分享,他在通勤路上發現一間由陸配老闆娘經營的麻辣滷味店,首度光顧時點了「不辣」,沒想到一吃卻辣得滿頭大汗,直呼:「這已經是我舒服吃辣的極限了!」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共鳴:「真的不能相信吃辣朋友的辣度。」

想去菲律賓語言學校…家人卻稱很恐怖 過來人:沒想像中可怕

去「菲律賓」就讀語言學校安全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的英文並不出色,口說不太順,因此打算暑假去菲律賓語言學校學習英文,但家人非常不放心,認為去菲律賓「很恐怖」,因此詢問網友:「如何說服家人讓我去菲律賓語言學校呢?」。

她怨外送員「不上樓」餐點放車籃 網提醒選對平台:這家才送

遇到居住在高樓層的顧客,外送員應該送上樓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點外送遇過兩次外送員不願送上樓的情形,第一次是對方腿傷無法爬樓,第二次外送員「什麼原因都沒說」直接將餐點放在樓下,讓她很不愉快,對此,網友們普遍認為外送員本來就沒「義務」送上樓,如果想要此服務建議可以給小費。

注重保養仍顯老…30歲女陷「容貌焦慮」 網推4技巧:3個月後臉會發光

隨著年齡增加,許多人會有「容貌焦慮」的問題。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從學生時代就很重視保養,很認真擦保養品、吃保健品,但年近30歲,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明顯,有點「顯老」,很羨慕同齡但皮膚狀態很好的女生,因此詢問網友:「大家會因為容貌焦慮選擇透過醫美來投資自己嗎?」。

豬肉有綠光「壞掉了?」 物理老師解答:證明老闆食材好

有些食材若客人不懂,可能會以為有衛生疑慮。日前有位餐飲店老闆表示,客人跑來說「老闆你們豬肉有綠光,壞掉了」,店家回覆「這是正常現象,你可以自己上網查看看」,但客人仍不相信,直呼「我吃過那麼多豬肉,都沒有這個情形,你少騙我了」,老闆PO網喊冤,也有物理老師指出「這題有出在109年考題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