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百萬YTuber大稻埕年貨大街擺攤 傻眼曝慘況:怎麼沒客人

趁火打劫?加州野火歹徒假扮消防員 賀錦麗家附近傳竊案

輝達總部落腳「南港調車場」? 台鐵董座杜微開口了

沒景點、食物差!一票人點名2地很無聊:出國不想再去第二次

原PO第一次到澳門玩,但卻不會想再去第二次,她也好奇除了台灣以外,有哪個地區或國家是大家不會想再去第二次的? 示意圖/ingimage
原PO第一次到澳門玩,但卻不會想再去第二次,她也好奇除了台灣以外,有哪個地區或國家是大家不會想再去第二次的? 示意圖/ingimage

不論是在台灣旅遊或出國遊玩,都一定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景點。有一名女網友第一次到澳門遊玩,原以為吃吃喝喝買伴手禮會花很多錢,結果換了2000元港幣卻花不到一半,她想問大家有哪個地方或國家是不會想再去第2次?

原PO在PTT發文表示,自己日前到澳門自由行3天,要出發之前就聽說那邊幾乎只能用現金,不過很好買,她怕不夠花,因此換了2000元港幣,結果錢卻花不到一半。原PO說在澳門行程幾乎都是「吃吃吃」,波蘿豬扒包和奶茶沒想像中好吃,而且伴手禮除了杏仁餅和蛋塔,不知道還能買什麼,讓她有些小失望。

不過她也稱讚澳門的最大特點就是駕駛很禮讓行人,「只要行人走在斑馬線,車輛都會馬上停車讓行人過馬路」。而3天的行程下來,原PO有感地說不會想再來澳門玩,她也想問大家除了台灣以外,有哪個國家或地區不會想去第2次呢?

貼文引起不少討論,不少人點名香港,「香港,人生第一次被小妹妹甩菜單,門口阿姨倒是很有禮貌,遊客應該都被騙進去」、「香港吧,因為去兩次了,沒有其他吸引的點,蠻喜歡新加坡」、「澳門還比香港好一點,香港喜歡被虐的再去」、「香港的路上上下下的超難走,比台灣還行人地獄,好吃的東西也不多」、「香港,食物選擇好少,物價還很高」。

還有許多網友覺得抱怨南韓,「韓國,沒哈韓去那很無聊,要購物我去日本就好」、「韓國吧,真的不哈韓很無聊的地方,當時還去了7天,旅遊時間不到一半就很想回國」、「韓國,食物好吃,其他蠻無聊」、「我覺得韓國食物不好吃,香港約十年前去過好幾次,食物算OK,但近幾年已變得無聊」、「韓國,食物真的不喜歡,3天瘦了2公斤」、「韓國,街景差不多,東西難吃,環境不友善,都只有韓文沒有英文」。

伴手禮 出國旅遊 南韓 澳門 香港

延伸閱讀

誰是中國好孩子:「乖澳門」有可能取代「壞香港」嗎?

香港美食的甜與鹹,亞洲最佳女主廚陳嵐舒的訪港必吃名單

花蓮香港重啟直航 單程不到2小時!遊客直呼好方便

專訪/新科金馬影后驚爆沒戲拍!鍾雪瑩親揭香港現況

相關新聞

他不解雙北人寧花30分鐘搭高鐵通勤竹北 網指關鍵:犧牲父親就好

高鐵通勤方便,許多人會選擇從新竹公司往返台北住所。一名網友發文質疑,許多台北人搭乘高鐵到新竹上班,就算搭高鐵也要30分鐘,為何不直接在台北就近上班或買房在公司附近呢?對此,不少網友認為是「房價」的緣故。

國美館外街道成老爺爺自然畫布 網友讚嘆:捨不得破壞

你有見過大自然中的藝術家嗎?一名網友日前參觀完國美館後,在路邊發現一位爺爺正用雙腳,重新排列地上的落葉,使其成為一幅美麗的作品,許多人也曬出自己曾「巧遇」過的照片,讓網友大讚:「實在是太可愛了!」

阿嬤重男輕女不買麵給孫女 弟不捨欲哭!老闆1舉動網讚:暖男

「我是真沒想到這年代還有重男輕女這種陋習」,一名經營麵店的男網友在社交平台訴說。據他所見,有天一個阿嬤帶她的男孫上門買炒麵,但她只想買給男孫吃,結果該名弟弟不停求阿嬤也要買給姊姊吃,阿嬤答應,但點餐時分別買一份最貴和最便宜的炒麵,後來老闆想出一招暖心方法,解決姊弟倆遭受不平等對待的問題,讓弟弟最後放下心帶著笑容拿餐點離開店家。

北捷宣導「4件事」比手扶梯兩側可站更重要? 網:搭捷運三不五時火氣大

你覺得台北捷運還有何待改善之處?一名網友近日在社交平台指出,相較於「手扶梯兩側皆可站立」,北捷更應該宣導的是,「先讓車廂內的乘客下車,再讓在月台等待的人上車」。貼文一出,網友紛紛討論起北捷應該還要加強宣導哪些事項,除了原PO貼文的「先下車後上車」外,還有人提出,後背包往前背、無論在車內車外都別堵在車門口、遵守月台的排隊規定。

網列赴泰國旅遊8大誘人因素 一票人點頭:去過還想再去

近期泰國擄人事件頻傳,不少人開始擔憂赴泰旅遊是否安全?據外交部說法,泰國曼谷大部分治安尚屬安全,偶爾會出現夜生活場所的詐騙消費案件。不過,就有網友在社群平台分析出8大泰國的危險徵兆,勸大家務必要三思而後行。

插畫家曝台北世貿中心警衛收工趕人畫面 網友笑:貼心又可愛

台北世貿中心時常舉辦多種檔期活動,吸引不少民眾假日前往參觀,不過,新奇的攤位總是讓大家流連忘返,捨不得離開。有店家就錄下警衛在離場時,費心趕人的逗趣模樣,內容被網友大讚:「警衛北北根本是勸敗(Buy)小能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