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黃仁勳逢甲9大「口袋名單」沒吃到!盧秀燕曝:會再來

影╱美加州大型鋰電池工廠火勢復燃!劇毒氣體瀰漫 逾1500人急撤離

台東南橫公路邊坡坍方!「雙向道路阻斷」 預計這時間搶通

被媽媽喊「阿姨」!女大生店員難接受 一票網友共鳴:爸爸都叫姊姊

一名在飲料店打工的女大生,無法接受被媽媽顧客叫「阿姨」。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名在飲料店打工的女大生,無法接受被媽媽顧客叫「阿姨」。 聯合報系資料照

還在念大學就被叫阿姨!一名女大生在Dcard上發文抒發心情,提到自己近日在飲料店打工遇到數對母子,都被媽媽叫「阿姨」,對還是學生的她來說非常不能接受,抱怨「為什麼成為媽媽以後都喜歡叫別人阿姨,還喜歡教小孩這樣喊」。

原PO以「為啥媽媽都喜歡叫別人阿姨啊」為標題發文,說最近在飲料店打工才短短一個月,已經被叫了兩次阿姨,而且都是帶著孩子的媽媽喊的,不是孩子主動叫。聽著媽媽開口就「阿姨~阿姨~怎麼樣」,原PO感到非常不悅,她表示因為上班要帶口罩和帽子,只露出眼睛的部分,加上戴著眼鏡又是素顏上班,可以理解可能會有25、26歲的樣子,但是媽媽們看起來都30幾歲了。

更讓她不滿的是其實媽媽的小孩都沒有喊她阿姨,都是媽媽點餐、小朋友在鬧時喊「不要鬧,我在和阿姨點餐!」,或是「阿姨就說賣完了,不要哭!」。她直言這才是讓她感到彆扭的原因,明明不是小孩來點餐,可以直接說在跟店員點餐或是用其他說法,不懂為什麼一定要加一個「阿姨」,而且一旁的小孩也根本不在乎,沒在聽媽媽的話。

貼文發布後釣出不少「阿姨」苦主共鳴,「爸爸都會說叫姊姊,但媽媽都會說阿姨」、「我發現會這麼不自覺的媽媽通常嬸味特重,這才是令人火大的地方」、「把別的女生叫老才能顯得自己年輕點,真沒遇過帶著小孩的爸爸要求孩子叫我阿姨的」、「就是不會做人,我覺得沒有血緣關係一律往年輕一點稱呼」、「真的很莫名其妙,10幾歲20幾歲30歲都被路人媽媽叫小孩叫我阿姨,那些路人媽媽明顯比我大很多」。

不過也有不少人分析,媽媽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發言,「孩子叫妳姊姊等於妳跟她們小孩同輩,等於她是妳媽媽輩。如果她生不起妳,她也無法坦然讓孩子稱呼妳姊姊」、「媽媽當然知道以她的年紀不能叫你阿姨,她是用小孩能理解的稱謂在跟小孩說話」、「小孩會混淆,家長要先教他們認實際輩分」。

大學生 工讀生 打工 阿姨

延伸閱讀

網友初見即邀出國、環島…她婉拒後訊息超敷衍 網提醒:目的性很強

才剛磨合…男友帶爸回家讓膽小貓崩潰傷人 她苦惱:如何重拾信任?

低薪人人搶?她驚月薪31K職缺競爭激烈 網嘆:莫忘世上苦人多

相關新聞

搭長途飛機睡不著怎麼辦? 過來人建議3法寶:睡到到併軌

越來越多人喜歡出國旅遊,近一點的如日韓、陸港、東南亞等地,遠一點的就到歐美遊玩,但搭乘長途飛機總讓人擔心舒適度和休息的問題。有網友分享自己第一次搭長途飛機的準備,想問大家長途旅行時在飛機上都睡得著嗎?

一試成主顧!妹子買發熱衣褲愛上1品牌 過來人認同:品質價格都讚

入冬後冷氣團、寒流一波波,冷得許多人直發抖,除了穿上厚重的外衣,不少人也會穿發熱衣、內搭褲等衣物。一名女網友透露自己買過幾款內搭褲,但不是掉毛就是起毛球,後來買了NET的內搭褲後,一穿就愛上,讓她再狂掃了好幾件。

韓星都愛!南韓人來台指名買義美小泡芙 網揭真相:沒替代品

台灣有不少好吃的零食受到外國人喜愛,其中義美小泡芙更是近來火紅的小零嘴,許多南韓民眾來台灣玩時都會指名購買。

他到好市多買1蔬菜吃完喉嚨癢 內行人曝原因:要先燙過再炒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但蔬菜不見得人人都愛,有網友買了一種蔬菜,抱怨非常難吃,吃完後喉嚨還會發癢,要大家千萬別買。貼文引起熱議,有人分享料理方式,也有內行人解釋喉嚨癢的原因。

「吃了一個松鼠」母誤用標點符號嚇死兒 網猜原意笑:白雪公主變巫婆

標點符號的使用,能讓語意表達得更清楚,但若使用錯誤,恐會使讀者「會錯意」。「中午在228公園等時間,吃了一個松鼠,鴿子,鳥鳴相伴,蠻好的午餐」,一名網友在Threads貼出母親傳給他的訊息,笑稱這段對話真的差點嚇死他,引起大家熱烈討論,有人則推測原意應為:「吃了一個蠻好的午餐,松鼠,鴿子,鳥鳴相伴」。

為何不趕快射水救火?消防員揭4原因 回擊酸民「沒那麼簡單」

火警發生,消防人員趕緊射水撲滅就沒事了?一名消防員在社交平台怒批,在火災現場常聽到酸民怒罵「消防員怎麼不趕快射水啦」,讓他既氣憤又無奈地說明道,救災任務並非酸民所想的簡單,除了消防栓與消防車本身供水有限,從戶外射水更會將火煙往建築內部趕,導致在屋內救災的消防員相當痛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