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午6時1分台南楠西規模5.1淺層地震 3縣市最大震度4級

入冬首波寒流將強襲全台 1張圖查清楚春節連假天氣變化

台北車站像密室逃脫!他列7守則攻略 一票苦主點頭:絕對別看這指標

台北車站常被稱為「巨型迷宮」,不少人都曾迷路過。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車站常被稱為「巨型迷宮」,不少人都曾迷路過。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車站連通道複雜,除了有捷運、火車、高鐵外,還有多條地下街,常被稱為「巨型迷宮」,不少人都曾迷路過。一名網友整理北車的7大守則避免走不出去,引起眾多人共鳴。

網友在Threads上分享「北車7守則」,分別是:

1、如果你沒來過請立刻在下車後找人問路

2、如果你很不幸的無法做到第一點,請跟著紅線走

3、找不到出口了話請立刻前往大廳

4、打給台北的朋友是沒用的,因為他也不知道路,你只能夠相信地圖

5、趴在平面圖上研究是不會被責備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6、如果發現自己在同一個地方繞了十分鐘以上,很正常請勿驚慌,跟著人潮走便能成功離開

7、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請勿輕易的跟著「地下街」的指示走,大部分人都會走不出來

貼文一出吸引2萬多人按讚和轉發,網友紛紛留言「極度有用,尤其是第7點,一個北車有4個地下街」、「超常在北車地下街幫人指路的」、「我一直覺得北車是全台最大密室逃脫」、「上禮拜剛從機捷出來準備往Y區地下街走,有一個外國旅客問我怎麼出去,我就問他要去哪個地方,他說只要去到外面就好,想說他到底是被困在下面多久」、「真的想不到原來對外縣市的人來說,北車這麼複雜⋯」、「聽起來超像規則怪談!如果沒遵守的話,結局就是被北車吃掉或陷入無限輪迴的詛咒中之類的」、「覺得沒那麼誇張啦,日本那些大站的地下才真的讓人無言」。

也有網友給出其他建議,「北車守則:先上一樓黑白大廳再說」、「每次朋友不知道要約北車哪都會約大廳,一直搭手扶梯搭到不能再往上了,那層就是大廳!」、「搭台鐵:往市民大道指標走;搭藍線:往忠孝西路指標走;搭紅線:往中山北路指標走」、「台北人給一個最簡單的建議:先隨便找一個出口上去後再導航,絕對會比在下面迷路來的好」、「除了市民大道指標其他什麼都不要看,千萬別被路上其他東西迷惑,往市民大道走就對了」。

台北車站 捷運

延伸閱讀

住一晚免500元! 北車高CP值、超優環境「青年旅館」 他入住大呼值得 供免治馬桶、dyson吹風機 還有女子專屬背包房

她在台北車站大廳見1景象「以後不走白色格子」 網爭論反思使用禮儀

網嘆30年地標將消失! 北車「光南大批發」驚傳搬遷8折大出清 新址曝光大反轉

北捷加強宣導禁帶危險品 北車等11站增貼告示

相關新聞

他買好市多1熟食新產品嘗鮮 邊吃邊掉肉超痛苦:真的不行

好市多商品種類多樣,價格又實惠,是不少人採買的好去處,而裡頭的熱食部也是人氣賣點。有網友買了一款新產品「泰式打拋風味豬三明治」嘗鮮,卻大失所望,直呼還不如買牛肉捲,不少吃過的人也有同感。

情侶買外套「雪地等級羽絨衣有必要嗎?」 內行建議1點更重要

近日幾波冷氣團冷得許多人直打哆嗦,厚重外套也紛紛穿上身,一名網友發現女友還是穿著舊外套,因此帶她到賣場挑選羽絨衣,不過也疑惑在台灣需要買到雪地等級的羽絨外套嗎?貼文一出,不少人建議防風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客人ATM領新鈔還要換新鈔 1奇葩理由讓行員傻眼:很重要嗎?

台灣人通常都會在農曆年前到銀行兌換新鈔,為了就是希望討個喜氣,但對金融機構的行員來說可能就是件苦差事。

該收該退?客戶送高貴名牌生日禮 她見耳環泛黃懷疑「二手貨」

當朋友贈送「二手」的飾品,你會感覺不舒服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和客戶一直有互相送禮的習慣,去年客戶突然送一對「精品耳環」,一開始感到受寵若驚,但後來發覺耳環泛黃,懷疑是「二手貨」。

深夜強震驚醒!印尼看護「1舉動」眾人淚目:好感動

今日凌晨嘉義大埔發生6.4地震,是近50年來規模最大一次,地震發生於深夜嚇壞不少民眾。一名女網友在Threads貼出監視器錄像,影片中可以看到地震當下,家裡的看護馬上上前護住阿嬤,下意識的反應不僅感動原PO更讓網友淚目喊「好感動,請一定要多善待她,也幸好你們都平安」。

夜市隨便花就要600元 他吐心聲:只賺30K怎麼夠用?

現在物價上漲,許多小吃店都撐不住,連漲5到10元。日前有位網友有感而發指出,兩個人逛夜市就花了600元,讓他質疑「月領3萬的人有辦法過日子嗎?」對此,有許多人建議,「月收3萬自己煮比較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