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男駕艇抵台…4油桶已空 上岸一開口說了3個字

撿人不要的?不只防彈衣發霉、美援台彈藥老舊紙箱裝機槍 AIT官員傻眼

午後國道繼續塞!北中南紅一片 5路段「紫爆」時速僅20公里

軟糯被指支語…旅日作家遭出征 網見「道歉文」搖頭:現在讀書犯法?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旅日作家「魚漿夫婦」因使用「軟糯」形容食物,遭指正不該使用支語。 圖/pakutaso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旅日作家「魚漿夫婦」因使用「軟糯」形容食物,遭指正不該使用支語。 圖/pakutaso

你會介意身邊的人使用「支語」嗎?近日旅日作家「魚漿夫婦」因誤用中國用語「軟糯」,遭到網友糾正,特地發文道歉,稱一時不察誤用,並將原本形容詞調整為台灣常見用詞「軟Q」。不過此舉雖獲好評,卻也讓不少人錯愕指出軟糯原本就是食物形容詞,根本不是支語「為什麼需要道歉?」

近年兩岸文化交流頻繁,許多詞彙在潛移默化下成為台灣人慣用語,為避免「台灣用語」中國化,有些人會特意糾正誤用者。日前「魚漿夫婦」在粉專分享日式料理「太平燕」時,提到相較日本春雨的脆口,台灣冬粉口感較軟糯,隨後就有網友留言指出「軟糯」一詞是「支語」(指中國用詞)。接著魚漿夫婦立刻修改內文,並發文道歉。

魚漿夫婦表示,他其實是想形容口感軟Q有彈性,且入口即化,一時不察便用了「軟糯」一詞,強調本身也不喜歡使用支語形容,所以像「嘎嘎好吃、賊好吃、糯唧唧、鬆弛感、踩屎感等支感滿分的形容我都有特別注意」,誠懇表示未來在用詞上會更小心,也歡迎網友指正。

此段道歉文獲得好評,稱讚魚漿夫婦知錯能改,「悔過了就好」、「謝謝你願意改成台灣用語」、「謝謝你願意道歉,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不用支語是對的,感謝你道歉並且改正」,但也有網友傻眼回覆「到底是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需要這樣大動作道歉」、「我覺得用語就是什麼更貼切用什麼」、「台灣什麼時候施行文字獄了」、「道歉只會助長那些支語警察」、「『言論自由』在現行的台灣社會就是笑話」。

不少網友留言指出「軟糯什麼時候變成支語了」、「拷貝喔,軟糯是原本就有的詞,現在讀書犯法嗎?」、「軟糯根本不算支語…台灣幾十年前美食節目就在講了」、「為什麼要道歉?軟糯這種形容詞本來就不是大陸用語,人家中文底蘊不好就嗆你,你就覺得自己錯了嗎?軟糯也沒有Q彈的意思。不懂一些人是在搞什麼文字獄」、「哪來的文盲在亂出征」、「這年頭有人沒聽過的就先打成支語」、「語言本來就拿來用的,就像炎上這兩個字也不是我們的,我們還是拿來用啊」。

清朝詩人袁枚所著《隨園食單》中便有使用「軟糯」一詞,袁枚在「飯粥單」內提到煮飯的要訣,稱擅長煮飯的人煮出來的飯,「雖煮如蒸,依舊顆粒分明,入口軟糯」。

台灣人 言論自由

相關新聞

媽帶2寶搭高鐵沒人讓位…她怒發聲「一堆人裝睡」 網揪1點全不挺

搭乘高鐵自由座時,若遇到老弱婦孺,你會讓座嗎?一名網友表示,近期搭高鐵看到一位媽媽背著小孩,身邊還帶了幼兒,但卻沒有任何乘客讓位,最後讓位的竟是一名白髮蒼蒼的爺爺,讓她氣炸喊「真的很想罵髒話」。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什麼東西一定要在百貨公司買?內行人揭1關鍵:不要貪小便宜

你買東西會選擇網購還是直接到現場購買?一名網友好奇,什麼東西是一定要去百貨公司的專櫃購買的?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她因社恐不敢看他人眼睛 網共鳴:容貌焦慮口罩必備

「有人跟我一樣跟人家講話不敢看人家眼睛的嗎?」一名網友近日在論壇上如此詢問,該名網友透露自己有點社恐,因為緊張都不會看著他人的眼睛說話,並為此感到困擾,有不少過來人提供該名網友建議。

大陸人讚台灣之美具強大後勁 陸網友點頭:「這點」世界僅有

你會好奇別的地方的人怎麼看待台灣嗎?一名大陸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遊台體驗,雖然台灣江河、都市繁華度、時尚流行度都不是亞洲第一,且不會給人留下第一眼的強烈印象,甚至「行人地獄」的惡名也是在地台灣人認同的,但是台灣有種「強大的後勁」,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廟宇的裊裊檀香、熱騰騰的滷肉飯、捷運站電扶梯靠右的默契等都讓原PO念念不忘,貼文一出,引起熱議。

機車族保險該怎麼選? 網友:除了強制險外還有這些

根據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觀察,18至29歲的年輕人為機車事故死亡人數的高峰年齡,數據顯示18至29歲的受傷人數達到其他年齡層的3倍之多。不少人上大學後會選擇使用機車通勤,而事故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正好是在學學生或社會新鮮人。有網友擔心騎車上學的安全性不高,發文詢問該選擇什麼保險來自保會比較合適。

隔壁半夜愛愛猛撞牆還大叫 妹子一天睡不到3小時超崩潰

相信不少租屋族都有住過隔音很差的房子,要是遇到隔壁房客的素質差,恐怕會讓人想搬走。有一名女網友抱怨租的房子隔音超差,偏偏隔壁鄰居都很晚才回來,甚至半夜還會進行親密行為,聲音之大讓她快崩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