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防大學教授疑與陸技術合作 涉詐研究經費遭檢調搜索帶回

柯文哲違反政治獻金法 監院裁罰374萬、沒入5579萬

抓到「彭家軍」了!高雄稅務抽獎8成被他抽中 駭入手法曝光

台灣Buffet比國外頂級還貴? 內行人點出1策略:餐點是附加

網友不解國外頂級吃到飽為何比台灣還要划算,內行人分析這是種行銷策略。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網友不解國外頂級吃到飽為何比台灣還要划算,內行人分析這是種行銷策略。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吃到飽餐廳菜色豐富,備受國人歡迎。不過一名網友20日指出,美國拉斯維加斯自助餐也才80元美金(約2,548元新台幣),好奇拋問「為什麼國外的Buffet比台灣還便宜?」許多內行人對此直言,是店家的行銷策略所致。

原PO以「為什麼國外的Buffet反而比台灣便宜?」為題,在PTT八卦版上發文表示,自己看YouTube影片,裡面介紹法國最頂級Buffet的價格一個人台幣2000元有找,還有拉斯維加斯大型Buffet,不含服務費也只要80元美金。他認為如此價格比台灣還要划算,因此詢問「為什麼歐美的餐廳很貴,吃到飽卻這麼便宜呢?」

話題拋出後,一票網友無奈直言,「台灣所有東西都比國外貴」、「台灣人太有錢」、「吃粗飽,台灣搞一些有的沒的才那麼貴」、「台灣的Buffet應該不少付給店租」、「台灣只有薪水跟水電便宜的優點」、「島嶼很多原物料與物資都要靠進口」、「台灣本地畜牧小又沒什麼資源,美國隨便肉都便宜」、「國外貴人工,但食材便宜」。

有網友分享,「東南亞的Buffet食材又頂又便宜」、「我上禮拜去越南的百貨公司,裡面一堆吃到飽不到台幣400,更不用說其他地方的吃到飽有多便宜」、「美國還有10美的Buffet,有牛排吃到飽」、「日本剛回來有吃Buffet,蝦、蟹、松阪牛、鮭魚卵、一大堆新鮮生魚片吃到吐,加海景房溫泉房才5千初」、「新加坡同等的Buffet也比台灣便宜…」。

不過有內行人點出,便宜價格可能是店家的策略,「拉斯維加斯是因為跟賭博掛勾,用餐點留住賭客才採用便宜策略吧」、「那種很多都是附加的吧,有些Buffet還限制要住宿才能訂位」、「拉斯維加斯是因為賭場要留你下來,不太一樣」、「那是特例,拉斯維加斯的住宿也不貴喔,但那是因為他們有賭場的紙醉金迷,其他的不過是附加價值,算是半買半送」。

吃到飽 售價 物價

延伸閱讀

燒肉吃到飽狂點50份牛舌讓店長不開心?他嗆「負擔不起就別開」炎上掀正反論戰

老是忘記該買什麼!5歲孩成健忘媽小秘書 貼心一舉動讓她直呼「世界最溫柔」

杜絕惱人傳單!他製作「披薩店以外禁止」告示貼紙 網實測有效:只剩這家店在投

上市公司主管砸500多萬離職創業 卻因不懂「顧客」一年後慘賠關店

相關新聞

70歲老婦嗆「廢掉博愛座」:老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

近期台北捷運發生多起博愛座衝突,甚至有老人因上班族不讓位而大打出手,引發是否廢除博愛座爭議再起。一名70歲的老婦人直言,應該廢止博愛座,「不該讓一些老不死的在那邊張牙舞爪」,怒酸「老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

也是苦過來...他勸年輕人別「怨天尤人」 網不挺:環境不同怎比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困境。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的三個小孩總是抱怨環境不好、薪水低、挫折容忍度也低,他回想自己打拼的過往,也曾經做過基層工作,一路苦過來才能衣食無憂的,因此勸告年輕人:「不要再一直怨天尤人,真的很不知足」。

Andy、家寧金錢算不清!YouTuber曝3點看法:財務最好公開

「眾量級」Andy、家寧事件持續延燒,許多人也開始討論情侶的財務分配,以及該如何維持感情。對此,YouTube頻道「Mom & Dad」分享,親友的意見聽聽就好,情侶應該是財務透明、經營平等的夥伴關係,他認為婚姻要長久的關鍵在於「外人別插手」。

婆家太髒亂她不想回去 老公尿在洗手台眾人傻:我看了什麼?

婆媳問題總是難解。日前有位網友表示,她婆婆家在屏東鄉下,她跟婆婆關係算和睦相處,夫妻倆一個月才南下一次,但婆家雜物很多,且他們住的三樓不能上廁所,得要去婆婆房間上廁所,讓她感到非常困擾,先生則直接尿在洗手台,讓她十分不想回婆家,又跟老公吵架。

他染1病毒痛苦喊「要死了!」 過來人崩潰:至少一周才痊癒

台灣近期諾羅病毒疫情升溫,一名網友分享,近期被診斷出感染諾羅病毒,持續不斷上吐下瀉,讓他崩潰直言「要死了,我要多久才會好?」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哥哥出差大嫂突生產 閨密狂轟還勸「離婚」網酸:叫她們養

懷孕後期寶寶出生的時間不一定,醫生通常會給預產期,不過寶寶可能會提早誕生。日前有位網友表示,大嫂的預產期在3月底,所以哥哥很放心去南部出差,結果大嫂突然生下寶寶,哥哥隔天趕緊回來,卻被大嫂的閨密責備,甚至挑撥兩人離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