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參加考生祈福…彰化15歲國中女生竟被色狼民代摸臀「同學都看見」

「關稅是誰負責?」廣達林百里巧喻:烤箱漲價了 餐點應該不會漲價

后里馬場自行車業者搶客大亂鬥! 8人受傷送醫

台男只愛去日本「挨轟沒國際觀」 老司機全搖頭:去這2國才是真男人

台灣人喜歡到日本旅遊,圖為東京淺草寺。(歐新社)
台灣人喜歡到日本旅遊,圖為東京淺草寺。(歐新社)

隨著疫情解封,越來越多人出國旅遊,其中日韓都是台人愛去的國家。有一名網友表示,台灣男生常常被嫌沒有國際觀,觀察下來,出國9成都是去日本,「好像對其他國家都沒有興趣」,不少老司機指出,真男人都會去「越南、泰國」。

網友在PTT發文指出,台灣男生常常被嫌沒有國際觀,反觀女生年紀輕輕就周遊列國,感覺見識多廣。但是觀察下來,男生其實也不是不出國,只是問了10個男生,有9個都回答日本,等於有9成都是去日本玩,但是女生出國可能會去日本、韓國、泰國、法國、美國、澳洲,基本上可能每次都不同,好奇「台男對於日本以外的國家沒興趣嗎?」

不少老司機指出,「真男人都去越南」、「還沒去過日本的路過」、「當然是去越南、泰國洗澡啊」、「我之後會去越南」、「不要亂說,我們還喜歡去越南、泰國」、「去過的小秘密地方不會跟你講啊」。

但也有人表示,「反正我是這樣沒錯,但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不是為了女生那種見世面的理由,單純是因為喜歡日本的食物跟玩具」,還有人不懂原po的想法,「國際觀跟出國去哪裡根本兩回事」、「出國玩不等於有世界觀...」、「笑死,去一堆國家就叫有國際觀?結果都只是購物拍網美照」。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今年(2023)1月至9月統計,今年國人出國人數共有842萬人次左右,其中以40-49歲為最大宗,國家排名第一名為日本、接續為中國、韓國、越南、泰國,其中日本人次約為300萬,大大領先第二名中國的100萬人次。

出國旅遊 日本

延伸閱讀

日本新餐廳自封「服務最差」竟爆紅 過來人揭:結帳時員工才會笑

評「習岸會」成果 中媒:有兩重要進展 美媒:各說各話

亞冠賽/征服網友的心!中職聯隊「古林睿煬、馬傑森」是誰?爆紅衝上日本熱門討論

2220人同場烤肉! 日本石垣市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相關新聞

70歲老婦嗆「廢掉博愛座」:老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

近期台北捷運發生多起博愛座衝突,甚至有老人因上班族不讓位而大打出手,引發是否廢除博愛座爭議再起。一名70歲的老婦人直言,應該廢止博愛座,「不該讓一些老不死的在那邊張牙舞爪」,怒酸「老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

好市多又出現神品!他買「日本西點禮盒」追劇回神後半盒吃光

知名美式賣場好市多裡面販售的商品包羅萬象,民眾也時常在裡面挖到寶藏,日前有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裡面分享自己買到的零食,吃過之後讚不絕口,引起一票贊同聲浪,還稱是過年送禮好選擇。

搭高鐵通勤台北-竹北「可行嗎?」 過來人曝心得:前三個月較痛苦

高鐵速度快,對於住家、公司分別在不同縣市的人來說,搭高鐵通勤似乎是最省時的方法。有一名網友發文透露自己每天搭高鐵通勤台北-竹北,上下班時乘客太多太擠,讓他覺得沒有任何生活品質。貼文引起討論,還有過來人分享經驗,直言「痛苦只有前三個月,之後習慣就好」。

考到駕照不敢上路怎麼克服? 過來人力推1方法:超級有用

拿到駕照後,敢不敢上路就是一個大問題。有一名女網友透露自己考到駕照已經10年多了,但曾因為開車不小心A到,讓她開始產生恐懼,也就越來越不敢再上路了,但她認為有駕照卻不會開車實在浪費,因此想問大家該怎麼克服?

他將1飲料加入冰咖啡「上班族的續命水」 眾人躍躍欲試:感覺很提神

很多食物單一品嘗很美味,結合在一起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滋味。有網友分享自己自製的提神飲料,只要將「維大力汽水」和「冰咖啡」混合,就可化身為網美系的提神飲品,貼文也讓不少人躍躍欲試。

他轟台灣青年軟弱怕打仗 網怒駁:完全不值得

兩岸關係升溫,雖暫不影響生活卻也造成人心惶惶。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砲轟年輕人不願上戰場。原PO以「台灣年輕人是不是因為太軟弱才怕打仗?」為題,表示發現很多年輕人害怕打仗,更怕徵召上戰,然而他認為「該打就打」保家衛國的精神是必要的,對此網友怒回「愛台灣這片土地,但不代表我得為此付出生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