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唸ㄍㄨㄚˋ!「刈包」正確注音怎麼打 多數台灣人都不會

昨(7)日是農曆12月16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尾牙日」,不少人都會按照民間習俗吃刈包。然而,和刈包相關的大小事也很有趣,像是刈包還有什麼其他別稱、究竟為什麼要吃刈包,同時「刈包」的正確注音更是有意思。
刈包還有什麼其他別稱?
刈包是台灣的知名小吃,除了在夜市和傳統市場可以找到,現在有些業者也用文創的元素再次包裝。而大部人的說法都是「刈包」和「割包」居多,但其實還有掛包、台式漢堡等別稱,也因為外型很像老虎張大嘴巴咬住一塊肥豬肉,因此也被稱為「虎咬豬」。
為什麼要吃刈包?
刈包的外型長得像錢包,而且裡面包的料很豐富,有一大塊滷肉、酸菜、香菜、花生粉等,具有財富滿足的喻意,同時象徵來年發大財,錢包的錢財用不完。另外,刈包別稱「虎咬豬」的台語發音和「福咬住」很相近,因此又延伸出留住福氣的意思。
刈包的注音怎麼打?
在國語字典中,刈包的注音是「ㄧˋ ㄅㄠ」,漢語拼音是「yì bāo」,所以如果輸入「ㄍㄨㄚˋ」,怎麼樣都沒辦法順利打出「刈」字,而「刈」代表的是用刀切開的意思。此外,因為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普遍把刈包以台語「kuah-pau」發音,因此也有部分人習慣用「掛包」這兩字來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