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跑還是躲?醫推「另1項生存本能」:想想多少動物會裝死

台灣連日地震不斷,17日台東關山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18日台東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今(19)日上午花蓮再度發生芮氏規模5.9地震,不少人都被嚇壞了。然而,急診科醫師賈蔚在臉書上發文,提醒大家地震來襲先別急著跑,因為「示弱」是人類求生存的另一項本能。
急診科醫師賈蔚在臉書「賈叔叔的會客室」上發文,他在貼文開頭就寫道,「地震是要先跑還是先躲?」賈蔚表示人類在緊急狀態時,大多會啟動緊急避難反應以求自保,而這本能反應多半是逃跑,例如在路上遇到迎面衝來的流浪狗,快跑;夜間遇上行為怪異的尾隨者,快跑;大廈裡聞到煙味看到了火焰,快跑。
賈蔚提到每當天搖地動時,就知道是地震發生,「有些人十分警覺,本能反應快跑,也想說跑為上策,快快衝出室外,跑到空曠的戶外空間」。不過,賈蔚提醒人類的本能反應,有時未必是最有保障又最安全的。
賈蔚進一步舉例說明,「如同現在大家都知道,遇到流浪狗不要靠近、不要直視狗的眼睛,可能比快跑更能避免傷害;夜間路上遇上尾隨者,拿出手機和xx通話,大聲說出自己的位置,可能比快跑更有效嚇阻犯罪行為發生;高樓裡遇到火災,立刻關門等待救援,有時則比不知跑上還是跑下,更有避免嗆傷死亡的機會」。
賈蔚提到地震持續的時間短暫,建築物搖晃時匆忙跑出戶外,可能有更高的機率被掉落重物砸傷,或是被尖銳物切割傷,而且在搖晃時移動,本身就存在極高受傷的風險。
因此,賈蔚認為「示弱」是人類求生存的另一項本能,想想看有多少動物會裝死,「地震來襲先別急著跑,『蹲下』可以避免搖晃中跌倒,雙手保護自己的頭和身體不被掉落物擊傷,而且仍然可以慢慢移動,待在原地後受傷的機會通常不會更高;『掩護』時找堅固的硬頂遮蔽才是王道,床和餐桌都可以考慮;『緊抓』可以保護自己的遮蔽物,也抓緊身旁的家人」。
在貼文的最後,賈蔚寫道「比起地震當中立即逃跑,蹲下、掩護、緊抓,當然不是示弱,是先人的經驗,是先人留給我們,保護我們的智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