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Insightia提三疑點 林伯翰:改革派強勢入主恐賤價併新光金

「小市民施克德」再登頭版廣告 批人民守法素質差:加強取締交通違規

「麥香魚」三秘密大曝光 網驚呼:難怪形狀永遠那麼完美

原PO表示麥香魚的麵包是用蒸的。 圖/翻攝自麥當勞官網
原PO表示麥香魚的麵包是用蒸的。 圖/翻攝自麥當勞官網

連鎖美式速食店麥當勞受到台灣人喜愛,而且菜單上的品項也相當豐富,其中「麥香魚」是不少老饕的最愛。一名男網友在網路上分享三件關於麥香魚的秘密,而貼文底下也掀起討論。

一名男網友在Dcard以「麥香魚可能會讓你很意外的point」為題發文,原PO透露自己吃麥當勞幾乎只點麥香魚,認為自己應該算是「麥香魚專家」,而且最近早餐就能點到了,甚至還有雙層麥香魚的選擇,讓他感到相當開心。

原PO表示每次看到跟麥香魚相關的討論,自己都會積極參與,而現在也要來分享幾個大家最不清楚的點。原PO首先提到「麥香魚從推出到現在都是半片起司」,他透露自己從小吃麥香魚一直都是半片起司,而且國外的麥當勞也曾經聲明,因為不想要起司的味道蓋過魚排,所以放半片起司是最剛好的。

原PO接著分享「麥香魚為何形狀永遠那麼完美」,他表示自己問了在餐廳打工的朋友,因為麥香魚的麵包是用蒸的,而且是麥當勞唯一一款,其他的漢堡麵包都是用烤的,「蒸氣會讓麵包自然的澎起來,看起來會很Q彈」。

另外,原PO表示「麥香魚堪稱麥當勞長老級漢堡」,因為麥當勞第一次推出麥香魚是1963年,而大麥克是1965年才出現,讓他直呼「身為麥香魚粉,知道的時候很驕傲」。在貼文的最後原PO寫道,「真的是無聊幫麥香魚發聲一下,我個人真的是在麥當勞除了麥香魚選不到其他想吃的」。

貼文底下吸引大量回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懂吃麥香魚的人才是真行家」、「手會不由自主的摸著那平滑的肌膚」、「我真以為是店員少給起司,原來原本就半片」、「以前不懂麥香魚的美好,吃過一次之後只點麥香魚了」、「麥香魚才是麥當勞中的大佬」、「麥當勞唯一想吃的漢堡」。

另外,也有網友分享另類麥香魚吃法,「我都把買薯條給的番茄醬擠在魚排上再吃」、「長大發現麥香魚真香,但我都不加醬」、「麥香魚真的讚,不過我吃都會習慣加醬」。

麥當勞 漢堡 Dcard

延伸閱讀

麥當勞「10元小薯」內行點法曝光 網驚呼:我現在才知道

網拋20年前麥當勞優點 嘆「現在差超多」

他收到「玉米多到滿出來」濃湯 麥當勞店員揭開真相

梁社漢排骨「英文品牌名」曝光 網驚呼:是台語的諧音發音

相關新聞

網紅飲料店對決!Toyz「拾汣茶屋」CP值贏滴妹「再睡5分鐘」? 男搶頭香:只睡3小時

前電競選手網紅Toyz最近新開飲料店「拾汣茶屋」,試營運就引來大排長龍、飲品「橙芝汗」更成為熱門話題。便有網友將之與網紅「滴妹」所開的飲料店「再睡五分鐘」進行比較。質疑Toyz的店就能將價格壓低,「大家能接受同樣的東西,因為是網紅就賣比較貴嗎?」

驚悚!蛇酒巨蛇塞甕10年 眼鏡蛇「狠瞪前方」嚇壞網民:還活着!

蛇酒被認為是補身良藥,但如果在家中找到這樣的陳年蛇酒,你是否敢打開喝呢?有網民在老家找到2甕擺放至少10年的蛇酒,遂發文問應如何處置,惟由於其中一甕蛇酒中的眼鏡蛇仍然直挺聳立,眼睛像瞪着前方還吐出舌頭,引來網民驚呼「(蛇)還活著!」、「確定牠已經死了?」。

外國女YouTuber環島「誤騎上高速公路」 遭路人男拔鑰匙網全傻眼

疫情解封,許多國際觀光客也重回台灣。一名來自加拿大的YouTuber蘿西(Rosie Gabrielle)最近貼出她騎車環島影片,其中有片段是她誤騎高速公路,卻遭路人「攔車拔鑰匙」,引起許多網友質疑該民眾行為不當,蘿西也對此說明自己的想法。

雞排一片終於漲破100!名店哀「成本沒法度」 網喊:見證歷史

通貨膨脹持續影響民生經濟,日常用品漲價讓民眾很有感!昨天一間雞排名店貼出公告,指因為成本考量,不得不調漲雞排和雞米花的價錢,也導致一片雞排的價格來到「100元」的三位數字。有網友哀嚎「買不下去」,但也有人表示會繼續支持店家。

台灣邦交剩最後「13國」誰會留到最後? 網一致認同就是它

前友邦宏都拉斯最近宣布停止和我國邦交,與中國大陸建交,我國的邦交國數量也因此降至13國。有PTT網友便因此好奇發問,在剩下的這幾個國家中,「誰會是真朋友,不會因為錢而倒戈?」他也提出有宗教因素的梵蒂岡、和本身就有錢的帛琉,帛琉也被網友大讚會「留到最後」並點出原因。

工人斷11處肋骨...老闆娘霸氣一句「我處理」 醫嘆:再也遇不到這樣的老闆

外科醫師杜承哲昨天在自己的臉書專頁上分享一則暖心故事。他遇到一名患者是工人,因為胸痛來就醫,當下發現是情況十分嚴重的「連枷胸」需要進一步手術,醫藥費卻不夠。正在傷腦筋的時候,患者老闆娘卻突然出現,霸氣說出「我來處理」要負擔所有費用,讓杜承哲大為感動。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