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學生露營被教官罰跪「老師在哪?」 家長批學校甩鍋

餐飲傳奇!「鼎泰豐」創辦人楊秉彜辭世 享耆壽96歲

台南88槍擊案再追共犯 幕後指使者王文宗收押

台灣社會常見「職業世襲」? 網吐共鳴喊:靠爸媽才最實在

畢業季過後,不少社會新鮮人步入職場,有網友好奇詢問,台灣的「職業世襲」狀況是不是很普遍? 示意圖/ingimage
畢業季過後,不少社會新鮮人步入職場,有網友好奇詢問,台灣的「職業世襲」狀況是不是很普遍? 示意圖/ingimage

6月畢業季剛落幕,許多大學畢業生即將進入社會,按照個人不同的選擇與興趣,投入職場生涯。不過近日有網友表示,他從身邊友人的例子發現,台灣社會中「職業世襲」的狀況似乎相當普遍,話題曝光後引發熱議。

原PO在網路論壇PTT發文表示,自己有位朋友家裡做的是從爺爺那代繼承下來的鵝肉小吃店,雖然這位朋友大學讀的是電機系,也曾當過一段時間的工程師,薪資待遇不錯,但最後還是回頭繼承家業,從頭學習如何烹煮鵝肉。

他接著說,另一名很有繪畫天份的朋友,求學時代常常分享自製的原創漫畫,但其父母職業為老師,並一直希望孩子也能成為老師。原PO說,他原以為這名朋友最後會折衷當美術老師,但最後還是成為了國小的社會科老師,並再也沒有提筆畫畫。

原PO指出,這種隨父母行業而選擇最終工作的「職業世襲」狀況,似乎在台灣社會相當普遍,他猜想,可能是因為大多家長認為「其他工作沒有自己所做的工作來得好」,才會希望自己的兒女也能繼續承襲這項「不錯的工作」以維持生計。

文章曝光後,意外引起網友共鳴,許多人紛紛留言「醫生的小孩大部分真的都是醫生」、「金融業高官很多都直接安插小孩去實習」、「認識的會計師和代書都是如此,爸媽留下來的人脈很好用」、「連農業都有小孩接著做」、「工程師的孩子是工程師的很多」、「開店那種是世襲很正常」、「政二代星二代啊」等。

不少網友則分析「好賺的職業會叫小孩繼續賺啊」、「開店那種肯定是比較過後,還不如乖乖回家繼承」、「都有先天資源了,除非真的很沒興趣,不然幹嘛硬要走難走的路」、「這個就是階級複製,不同職業跟家庭能給小孩的資源就不同」、「長輩都幫你開好路,輕鬆很多」、「小孩繞了一圈,還是靠爸媽比較實在,路都幫你鋪好,只要接班就好」。

薪資 職場 PTT

延伸閱讀

長輩問工作是關心還是無禮?媽問表哥工作遭嗆 網掀兩派論戰

她到男友家作客被嫌懶惰沒幫煮飯 網友疑惑「有義務嗎?」

想融入家族企業?她飽受同事冷漠對待 網反勸:當透明人最好

兒留言祝生日快樂 同學父竟怒罵用卡通頭貼是「沒臉見人」

相關新聞

看LINE看到「塊狀黃斑」以為白內障 兇手曝光引網笑翻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許多人都會透過LINE來傳送訊息及通電話,但日前就有網友分享,自己LINE回覆訊息時,卻突然在鍵盤區看見黃色塊狀斑點,讓他嚇得以為是罹患「白內障」的前兆,直到真相曝光後,才知道是「貼圖」惹的禍。

網紅飲料店對決!Toyz「拾汣茶屋」CP值贏滴妹「再睡5分鐘」? 男搶頭香:只睡3小時

前電競選手網紅Toyz最近新開飲料店「拾汣茶屋」,試營運就引來大排長龍、飲品「橙芝汗」更成為熱門話題。便有網友將之與網紅「滴妹」所開的飲料店「再睡五分鐘」進行比較。質疑Toyz的店就能將價格壓低,「大家能接受同樣的東西,因為是網紅就賣比較貴嗎?」

驚悚!蛇酒巨蛇塞甕10年 眼鏡蛇「狠瞪前方」嚇壞網民:還活着!

蛇酒被認為是補身良藥,但如果在家中找到這樣的陳年蛇酒,你是否敢打開喝呢?有網民在老家找到2甕擺放至少10年的蛇酒,遂發文問應如何處置,惟由於其中一甕蛇酒中的眼鏡蛇仍然直挺聳立,眼睛像瞪着前方還吐出舌頭,引來網民驚呼「(蛇)還活著!」、「確定牠已經死了?」。

奧運選手奪牌能提升運動風氣?體保生吐苦水:只盼不再被歧視

台灣好手在本屆奧運獲得好成績,也激發國人的運動熱。《Dcard》上有一名體育生發文感嘆「難道只有金牌才會被重視嗎」?他表示練體育這幾年,常常感受到周圍歧視的眼光,但所有默默無名的運動員,其實也都和得牌選手一樣努力訓練,他們也同樣值得大家加油,希望大家能給予相同的鼓勵和尊重。

幼兒園「元宵燈謎」猜四字成語難倒爸媽 網笑:答出來可直升跳級

吃元宵、猜燈謎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一所幼兒園也共襄盛舉,給小朋友們出了猜四字成語的燈謎學習單,卻讓父母也傷透腦筋,網友在《爆廢公社》貼文表示「朋友傳來問的,求救...太難了」,也引起來網友們熱烈討論和解答。

工人斷11處肋骨...老闆娘霸氣一句「我處理」 醫嘆:再也遇不到這樣的老闆

外科醫師杜承哲昨天在自己的臉書專頁上分享一則暖心故事。他遇到一名患者是工人,因為胸痛來就醫,當下發現是情況十分嚴重的「連枷胸」需要進一步手術,醫藥費卻不夠。正在傷腦筋的時候,患者老闆娘卻突然出現,霸氣說出「我來處理」要負擔所有費用,讓杜承哲大為感動。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