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3小時內恐積淹水!午後雨彈炸桃園 中壢、八德2級淹水警戒

台大學生劉家儀香港哀悼六四傳遭捕 港警僅公告「拘捕4人」

蟹肉棒塑膠膜到底拆不拆? 食藥署揭正確吃法

蟹肉棒外層薄膜究竟要不要拆掉再下鍋,民眾常形成兩派意見。
圖擷自維基百科
蟹肉棒外層薄膜究竟要不要拆掉再下鍋,民眾常形成兩派意見。 圖擷自維基百科

蟹肉棒是相當常見的火鍋料之一,不過,其外層薄薄一片塑膠膜究竟要不要拆掉再下鍋,常形成兩派看法。對此,食藥署出面解惑表示,塑膠材質不耐高溫,建議民眾下鍋烹煮前,還是需要剝開塑膠套,以免將有毒物質吃下肚。

蟹肉棒要不要脫膜再煮,一直以來是爭論不休的話題,支持去膜的民眾認為,塑膠套不適合加入湯頭一起熬煮;而認為不應脫膜的人則強調,蟹肉棒下鍋後會膨脹散開,外層包覆塑膠套的設計,就是為了讓其定型,因此不該先行拆掉。

對於各界意見分歧,食藥署近日透過臉書「食用玩家」表示,塑膠材質仍不建議長時間置於高溫烹煮的環境,呼籲民眾下次食用時,還是不要嫌撕開薄膜麻煩,只要多一個步驟,就是對自己多一分保護。

食藥署進一步說明,塑膠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不同塑膠材料的耐熱範圍也不固定,例如聚氯乙烯(PVC)為60~80 ˚C、高密度聚乙烯(HDPE)為90~110 ˚C、聚丙烯(PP)為100~140 ˚C、聚碳酸酯(PC)為120~130 ˚C等。

不過,食藥署強調,雖然各塑膠材質耐熱溫度不同,但在高溫下的結構均相對較不安定,因此,不論是塑膠袋、塑膠盒或其餘塑膠容器,在高溫料理前都一律拆除,才是最保險的做法。

高溫 食藥署 火鍋 塑膠袋

延伸閱讀

熱炒店喝哪款飲料最讚? 饕客點名:想都不用想就是它了

火鍋一統紫禁城:從深宮內院涮到大街小巷

排骨便當打不贏雞腿便當? 網揭1關鍵:吃起來不夠爽

親友吃海底撈「狂被招待」超羨慕!員工曝2技巧 網實證:是真的

相關新聞

看LINE看到「塊狀黃斑」以為白內障 兇手曝光引網笑翻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許多人都會透過LINE來傳送訊息及通電話,但日前就有網友分享,自己LINE回覆訊息時,卻突然在鍵盤區看見黃色塊狀斑點,讓他嚇得以為是罹患「白內障」的前兆,直到真相曝光後,才知道是「貼圖」惹的禍。

防疫期突接好市多來電…他怕要篩檢 結局反轉羨煞網友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為了配合防疫,民眾減少外出降低群聚風險。一名網友透露,最近突然接到連鎖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的電話,他心想莫不是因為接觸確診者或是因確診足跡而被匡列,沒想到最後結局反轉

草莓放到發芽變惡魔果實? 網友笑:撞臉「聖誕樹」

不少人都看過馬鈴薯發芽的樣子,草莓發芽卻很少見,一名日本網友po出一張草莓的發芽照片意外撞臉「聖誕樹」,讓許多人看了不禁嘖嘖稱奇直喊「長知識了」...

路人背包掛白盒子 不裝AirPods神秘用途曝光…網:第一次看到

一名網友在路上看到路人背包上掛了一個神祕的白色盒子,目測材質像收納AirPods的耳機盒,外型又更大一些,對此她相當好奇卻百思不得其解,於是po網求助詢問,引起熱烈討論

疫情掀全民「搶泡麵之亂」 網友歪樓:順便看誰賣最差

「我還以為是蝗蟲過境咧!」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病例12日暴增16例,不少人擔憂「第三級疫情警戒」來臨,紛紛超前部署搶買食物,有女網友直擊量販店狀況,不少泡麵被搶購一空,讓她相當傻眼。其他網友笑稱「即將成立國家泡麵隊」,但也有「過來人」表示,「去年囤的都過期了」、「最近正在消耗去年傻傻備著的泡麵」,顯然大家不必太過恐慌。

媽媽自爆去過「阿公店」!家人驚兼差憂染疫 真相讓人噴笑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內12日新增16例本土病例,其中2起為萬華俗稱「阿公店」的員工確診,引起附近相關店家恐慌。日前有網友表示,自己的母親在LINE群組自爆二周前曾前往「該處」,不過再追問之下,此「阿公店」非彼「阿公店」,讓他呼超天兵。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