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鬆口關稅還可談!美股早盤平盤波動 台積電ADR跌0.2%

土城家暴男持刀當街殺害妻子及小姨子 新北地院裁定羈押禁見

11縣市深夜大雨特報!低壓帶、西南風助攻 新北、桃竹苗小心大雷雨

存個錢也能惹怨?台人銀行辦事「1壞習慣」改不掉 行員崩潰:別再這樣做

一名銀行行員呼籲民眾前往銀行辦理業務時切勿再用手指沾口水數鈔票,引發廣大回響。 示意圖/Ingimage
一名銀行行員呼籲民眾前往銀行辦理業務時切勿再用手指沾口水數鈔票,引發廣大回響。 示意圖/Ingimage

日前有一名銀行行員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公開呼籲民眾前往銀行辦理業務時切勿再用手指沾口水數鈔票,直言「我瞳孔地震跳得比心電圖還快」,貼文曝光後立即引發廣大回響,不僅許多銀行從業人員感同身受,來自超商、餐飲、美妝等各行各業的收銀人員也紛紛留言控訴這個長久以來難以改掉的「壞習慣」。

該名行員在貼文中寫道,「求你們各位了,來銀行存錢數錢不要再舔口水,我幫你點就好,那本存摺喔,那疊鈔票喔,我接過手來的時候我瞳孔地震跳的比心電圖還快」。由於這段語句形容得相當生動,目前已獲得超過1.4萬人按讚、近600次分享,迅速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不少網友指出,這類「舔手點鈔」的行為多來自於年長者,不但影響觀感,更潛藏衛生與健康風險。有網友回應,「真的超噁,現在什麼年代了還在用口水點錢」、「之前在銀行打工,曾經看過有阿姨ATM領完錢出來,舔了一下口水邊點張數」、「那個…會舔口水的『通常』都是年長的老一輩,所以你發在脆上,他們可能也看不到,前銀行員幫QQ哈哈哈」。

此外也有其他從事服務業的網友表示,「我是超商店員…我看過很多老人家都用口水去數錢錢,我們店裡有驗鈔機可以幫他數,他也不要,(怕我們欺騙他一樣)」、「我懂,我看到客人用口水點錢拿給我的那一剎那,我伸手拿錢只能拿一小角而已,然後轉頭力馬噴酒精」、「我餐飲業,我看到客人用口水數錢,我會把他那張錢另放,等他離開櫃台後,噴滿滿的酒精」、「做美妝店的,也曾遇過阿伯手用口水拿錢給我,我真的怕爆。還有客人跟我們拿完衛生紙擦完美妝試用以後,拿來擦嘴巴用鼻涕,還讓我丟掉,我真的要瘋掉。每結帳一次我都要把自己消毒一次」。

過去新冠肺炎爆發時,曾發生銀行群聚感染,有醫師指出,新冠病毒與其他病原體在紙張上可存活一段時間,若接觸沾有唾液的鈔票,再觸摸口鼻,恐導致感染,因此不建議以口水協助點鈔,應改以專業點鈔機或由行員協助,維持公共衛生安全。

鈔票

相關新聞

Skype停運後全公司轉向Teams 使用者怒喊:從神隊友變成豬隊友!

隨著通訊軟體Skype宣布停止營運,許多企業被迫轉向使用微軟旗下的Microsoft Teams作為內部與外部溝通的主要平台。然而,轉換平台後的使用經驗,卻讓不少用戶大呼「崩潰」。 近日有網友在

論文教授不看、不回復!他指教授是「土皇帝」 一票網友:這是真的

台灣研究所教育的問題在哪裡呢?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實驗室的教授總是不改、不看學生的論文,指關心自己的計劃,導致學生一直延畢,還要幫教授的忙,讓他直言教授完全是學校的「土皇帝」,在消耗學生的青春,此文一出,不少過來人紛紛點頭,認為教授的權力過大。

消費習慣改了?他困惑夜市人潮越來越少 網友指3關鍵

因消費習慣改變,曾經生意興隆的夜市也變得越來越少人去了。一名網友發文,稱他結婚前每週去一次夜市,後來就很少去了,對此,不少網友指出價格太貴、天氣太熱和環境不好等等問題。

台灣健身教練鐘點費超高? 網曝真相:沒證照、上課滑手機的一堆

現在健身風氣盛行,許多人為了避免姿勢不良、健身過程發生意外,會請健身教練協助指導動作。不過日前有位網友好奇「為什麼台灣健身教練一小時要1000元,那麼貴?感覺也太暴利?」文章曝光後,有許多網友共鳴表示「很多本科系畢業的音樂老師,一堂課也才收1000元」。

丹娜絲颱風讓屏東光電浮台毀損 網質疑:破壞海洋生態?

丹娜絲颱風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這是120年以來首次颱風從嘉義登陸,而南台灣驚人的風雨也讓多縣市頻繁傳出災情,位於屏東縣佳冬鄉面積達500平方公尺的海上太陽能板浮台,被大浪拍打不斷毀損,也有網友分享災情照片,直呼「看起來挺壯觀的」。

放颱風假卻不開心?她吐「1句話」惹兩派人戰翻天

丹娜絲颱風來襲,是否放假成為全民關注焦點。有網友在Threads發文表示,當得知放颱風假時,自己竟然不再感到開心,反而因擔心工作進度被打亂而感到焦慮,這一刻讓她意識到自己「真的長大了」。她也感嘆,原本安排好的行程因此被迫延後,貼文一出,引發廣大共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