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堅持歐盟關稅不低於15% 史指創新高後拉回、道瓊收跌142點

良心牙助揭看診「4暗示」提醒患者避雷 同業點頭:講出心裡話

近日一名牙科助理分享「看牙時4種暗示」,提醒民眾留意。示意圖/ingimage
近日一名牙科助理分享「看牙時4種暗示」,提醒民眾留意。示意圖/ingimage

許多人牙齒出狀況時會直奔牙科診所,但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或治療建議也時常引起病患不滿。近日一名牙科助理分享自身觀察的「看牙時4種暗示」,提醒民眾如何從細微互動中判斷是否應慎重考慮治療建議,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熱議。

一名牙科助理在Dcard發文指出,雖然牙助並不負責打麻醉或進行侵入性操作,但對於口腔全景X光、CT影像和實際手術狀況都有相當瞭解,尤其是經驗豐富的助理或諮詢人員,對醫師的技術與診斷品質一清二楚,「有時候比一些沒有技術的菜鳥醫師懂得多」。不過原PO提到,有時即使想替病患避雷,仍常見病人完全信賴醫師,忽略助理釋放的勸退暗示。

原PO列舉了4個常見的「助理式暗示」:

一、微妙表情透露端倪:當醫師說明療程或診斷時,如果助理在一旁偷偷嘆氣、搖頭或冷笑,代表「可能是醫師開了荒謬的價格,或者不合理的治療方式及診斷」。

二、報價時語氣猶豫:若在櫃台諮詢或結帳時,助理態度明顯保留,還建議你回去再思考或多聽其他意見,那極有可能是在善意提醒,「我都不積極推銷了,你可以不要積極上來找死嗎?一直叫你回去就是在幫你保命啊!」

三、轉介其他醫師:預約時若積極推薦你改找別位醫師,不一定是排程問題,而是原本那位醫師經驗或技術恐怕不盡理想,「因為出事我們是第一線被波及的,所以我們當然想勸你們轉到不會出事的醫生那裡」。

四、助理不主動協助:如果診所人力充足,但助理卻不太積極協助特定醫師,「通常不是人品不行就是實力不行」。

文章一出,不少網友和同業紛紛留言:「謝謝你,良心牙助」、「天哪!你講出了好多我的心裡話,診所醫生是病人明明牙齒很漂亮硬要做一些看起來是騙健保費用的治療,每次都為那些病人捏一把冷汗,牙齒磨掉就沒有了啊」、「眼科路過同感+1」、「唉其實很有感,我們診所有那種執業很久的老醫生,完全不求上進,助理也不好意思直接跟病人說他做得很爛,也是用暗示的」、「看醫生真的很需要你這種有熱心又良心的牙助…」、「暗示不過的,就沒有緣分啊,你已經盡力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我是醫事人員,也知道有些醫生技術不好或是人品沒那麼好,但我不會提示病人,一切都是緣分」、「不要不敢講只會暗示,事後再抱怨人家聽不懂暗示」。

牙齒 牙醫

延伸閱讀

網紅「小周牙醫」歧視同志言論挨轟!道歉被網抓包IG、YT秒做1事:沒誠意

牙醫拿針戳牙肉稱「幫助拔牙」 事後取不出讓他奔大醫院手術

他懷疑「每半年洗一次牙」是醫生話術 過來人揭血淚:能省好幾十萬

安卓改版新介面「超有活力」還是沒用?外媒潑冷水:年輕人只用iPhone

相關新聞

Skype停運後全公司轉向Teams 使用者怒喊:從神隊友變成豬隊友!

隨著通訊軟體Skype宣布停止營運,許多企業被迫轉向使用微軟旗下的Microsoft Teams作為內部與外部溝通的主要平台。然而,轉換平台後的使用經驗,卻讓不少用戶大呼「崩潰」。 近日有網友在

論文教授不看、不回復!他指教授是「土皇帝」 一票網友:這是真的

台灣研究所教育的問題在哪裡呢?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實驗室的教授總是不改、不看學生的論文,指關心自己的計劃,導致學生一直延畢,還要幫教授的忙,讓他直言教授完全是學校的「土皇帝」,在消耗學生的青春,此文一出,不少過來人紛紛點頭,認為教授的權力過大。

消費習慣改了?他困惑夜市人潮越來越少 網友指3關鍵

因消費習慣改變,曾經生意興隆的夜市也變得越來越少人去了。一名網友發文,稱他結婚前每週去一次夜市,後來就很少去了,對此,不少網友指出價格太貴、天氣太熱和環境不好等等問題。

高消費力炸裂?一餐近2千塊吃到飽「訂位全滿」 他驚:台灣怎麼了

台灣人愛吃吃到飽,然而現在不少吃到飽價格也不便宜。近日有網友表示,突然很想吃某間吃到飽餐廳,當下立刻查詢訂位系統,沒想到直到8月中都全數客滿...

她瞳孔變「滿版黑瞳」對比照嚇壞眾人 醫師警告:差點就死了  

近日一名住在英國的女子發現自己的眼睛有異狀,瞳孔的部分突然放大,且顏色變得又深又黑,上網分享照片尋求幫助,許多網友紛紛勸她立刻就醫,甚至有護理師警告她「生命正處於危急中」…

高鐵座位被佔!女學生提醒反被嗆「去找自由座」 網怒:乞丐趕廟公

不少人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時,購買對號座位都曾遇過位子被坐走的情況。不過日前有網友目睹,一名女學生搭高鐵對號車廂時,發現位置別其他人坐走,沒想到告知對方後,竟被回「去看看自由座有沒有位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