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師大抽血案 蘇一峰驚呼殘忍沒人權:比白老鼠還不如

不滿被報導「寄裸女圖生日信」給淫魔艾普斯坦! 川普告華爾街日報求償百億美元

川普關稅戰都救不了…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住家遭搜索「配戴電子腳鐐」

太禮貌會惹人厭? 她常說:對不起 讓友壓力大 網:感覺唯唯諾諾

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很常講「抱歉」、「對不起」、「謝謝」、「感謝」,但似乎無意間造成了他人的「負擔」。圖/ingimage
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很常講「抱歉」、「對不起」、「謝謝」、「感謝」,但似乎無意間造成了他人的「負擔」。圖/ingimage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懂禮貌,但常把禮貌用語掛在嘴邊有時竟會讓人不舒服?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很常講「抱歉」、「對不起」、「謝謝」、「感謝」,但似乎無意間造成了他人的「負擔」。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經常將「抱歉」、「感謝」等詞掛在嘴邊,即便是很小的事情也會說,「單純的致個意」。但有一次她發現有同學對自己的這種說話方式有點「承受不起」。

那位同學對這種講話方式「有點小煩」,希望原PO不要再那麼禮貌,「你不要一直對不起啦」,這才讓原PO意識到自己的講話方式有可能造成他人的負擔。

而最近原PO也有類似的問題,表示自己對一位同學的「謝謝」相當厭煩。原PO不知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不太喜歡那位同學,認為他在說話時會「用一種感覺很可愛很萌的聲音」,讓她覺得很假、很裝,還是真的是因為他太過禮貌,因此讓聽者感到厭煩。

有許多網友留言,認為有禮貌是好事,「我覺得尊重跟禮貌非常重要」、「我覺得有禮貌超加分欸!因為很少人會主動說『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詞」。

也有人認為朋友間太過禮貌,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感,「過度拘謹反而會讓人家認為你想保持距離」、「你那個朋友可能是覺得壓力有點大吧,不然你只會改成說謝啦、sorry之類,比較不會讓人感覺那麼沉重」、「你同學可能認為這樣會有距離感吧,我跟朋友說謝謝也常被罵38」。

也有網友十分反感過度的禮貌,「我覺得不需要道歉的事情卻被道歉,還一直發生,久了我也會生氣欸」、「太常說對不起讓人感覺很唯唯諾諾?也很容易讓人反感」、「遇過有的過於禮貌的人,常常都很雷,超愛客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本身過於在意禮節,反而很容易不高興」。

生氣 朋友 Dcard

延伸閱讀

孕婦「泰」狂!將老公抓姦在床 暴怒下挺孕肚痛毆小三致死

新人學歷高起薪多一萬 老鳥抱不平 遭駁:很正常

成長的代價?她嘆出社會後很負面 引起一票人共鳴

國中漠視好友遭排擠 她「1舉動」網淚目:妳很棒

相關新聞

Skype停運後全公司轉向Teams 使用者怒喊:從神隊友變成豬隊友!

隨著通訊軟體Skype宣布停止營運,許多企業被迫轉向使用微軟旗下的Microsoft Teams作為內部與外部溝通的主要平台。然而,轉換平台後的使用經驗,卻讓不少用戶大呼「崩潰」。 近日有網友在

阿嬤誤認念「農業學校」 他無奈公開校名網笑翻

校名竟然也會造成的烏龍!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透露,就讀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的他竟因為校名被奶奶誤以為要從事農業相關,甚至已經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宣傳他的「志向」,無奈又好笑的他大喊「我想哭」。

大學同學婚禮卻坐高中桌…她無奈放鳥 網共鳴:不能接受

舉辦婚宴許多新人多喜歡邀請親朋好友一同見證。一名女網友卻在Dcard透露,自己放鳥了好友的婚宴,明明和對方是大學同學,新人卻把自己安排在高中朋友桌,不想尷尬的她只好找理由取消,越想越荒謬的她詢問網友「想問如果是大家被這樣安排,會有什麼心情?」

他問「在自家社區當保全」可行嗎? 網搖頭:有條件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狀態,一名網友突發奇想在Dcard提問,如果在自家當保全的話只需下樓免通勤就可以開始上班,不僅如此社區活動也能利用工作職位介入,完全是完美工作,貼文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

住西班牙飯店發現門鎖被破壞過 內行教學:使用「2物」可防盜

到國外旅遊時要特別提高警戒心,一名網友表示到西班牙馬德里旅遊時入住飯店,看到房間門鎖似乎有被破壞過的跡象,於是使用杯子及門擋作為防盜措施,貼文一出,引發不少網友紛紛分享各種防盜方法...

她列三經歷嘆「Z世代超沒素質」…網共鳴推測原因

Z世代泛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青年、青少年,近日一名女網友在Dcard指出發現沒禮貌的年輕人真的變很多,遇到的奇葩狀況更是數不勝數。她也強調,理解每個年齡層都有沒素質的人,只是恰巧近期遇上的都是Z世代,所以突然有感而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