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當代藝術聖地!英國泰特美術館為何屹立不搖

朱立倫「罷免賴清德」 媒體人指不可能任務、有望達到2目的

「行人地獄」重罰挨罵 交通部小編嗆爆:難道開車會被行人撞死嗎?

拜拜過的食物吃得出來?網友熱議「神祕味道」 連拜誰都分得出

台灣民間信仰盛行,從每月初一十五到各大節慶,祭拜神明與祖先已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 示意圖/Ingimage
台灣民間信仰盛行,從每月初一十五到各大節慶,祭拜神明與祖先已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 示意圖/Ingimage

台灣民間信仰盛行,從每月初一十五到各大節慶,祭拜神明與祖先已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而祭拜後的供品該如何處理,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大多數人並不忌諱吃下拜過的食物,但有名網友卻分享了不同的感受,表示自己能明顯吃出食物是否曾經祭拜過,甚至還能分辨「拜的是誰」,讓不少人驚呼「我也是!」引發熱烈討論。

這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提問「有人跟我一樣吃得出食物拜過嗎?」他表示,經過祭拜的食物味道會變淡,感覺起來很明顯,沒想到釣出大批網友留言回應,許多人都表示深有同感,「真的會變淡」、「我也吃得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也太厲害,靈性超高」。

更有趣的是,有網友透露自己能分辨出不同的「祭拜對象」所帶來的食物味道差異,分析祭拜神明、祖先或是中元節的「好兄弟」,食物味道都有微妙不同,「拜神明和拜眾生的味道真的不一樣,因為他們真的會來吃」、「中元普渡的味道最重,感覺特別明顯」、「七月的供品較明顯,比如乖乖變軟,單純拜神佛的沒異樣」、「應酬的時候,客戶說拜過神明的酒不會宿醉,也比較順口」。

有網友指出,身邊有家人享用祭拜過的食物會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我姐一吃拜過的東西就會想吐」、「我老公吃到拜過的水餃直接吐出來,我婆婆還驚訝他怎麼吃得出來」、「有同事就是這樣,還說輕則腹瀉,重則進加護」、「拜過好兄弟跟祖先熟食我會吐,神明的不會」、「普渡的聞起來會臭」。

然而也有網友直言自己是麻瓜,吃不出味道差異,「小時候吃拜拜過的零食餅乾吃得很開心,拜拜完後晚餐幾乎都是拜過的食物,但是完全吃不出來有什麼差別,因為我是大麻瓜嗎」、「突然覺得我們這種無感的也很幸福,什麼都能吃什麼都好吃」、「我猜是熟食在常溫下變質、受昆蟲或微生物污染,或者沾染線香、紙錢的懸浮微粒」。

有專家指出,若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拜拜時燒香、一氧化碳和高溫都是讓食物變壞的原因。除了燒香產生的乙烯和一氧化碳之外,常溫下最容易滋生細菌,在室溫甚至太陽照射的高溫下,只要10~20分鐘細菌就會倍增,更別說拜拜食物動輒就擺放一、兩個小時,上面的細菌量恐怕已經上百倍,「難怪容易鬧肚子」。

拜拜

相關新聞

阿嬤誤認念「農業學校」 他無奈公開校名網笑翻

校名竟然也會造成的烏龍!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透露,就讀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的他竟因為校名被奶奶誤以為要從事農業相關,甚至已經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宣傳他的「志向」,無奈又好笑的他大喊「我想哭」。

大學同學婚禮卻坐高中桌…她無奈放鳥 網共鳴:不能接受

舉辦婚宴許多新人多喜歡邀請親朋好友一同見證。一名女網友卻在Dcard透露,自己放鳥了好友的婚宴,明明和對方是大學同學,新人卻把自己安排在高中朋友桌,不想尷尬的她只好找理由取消,越想越荒謬的她詢問網友「想問如果是大家被這樣安排,會有什麼心情?」

他問「在自家社區當保全」可行嗎? 網搖頭:有條件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狀態,一名網友突發奇想在Dcard提問,如果在自家當保全的話只需下樓免通勤就可以開始上班,不僅如此社區活動也能利用工作職位介入,完全是完美工作,貼文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

住西班牙飯店發現門鎖被破壞過 內行教學:使用「2物」可防盜

到國外旅遊時要特別提高警戒心,一名網友表示到西班牙馬德里旅遊時入住飯店,看到房間門鎖似乎有被破壞過的跡象,於是使用杯子及門擋作為防盜措施,貼文一出,引發不少網友紛紛分享各種防盜方法...

她列三經歷嘆「Z世代超沒素質」…網共鳴推測原因

Z世代泛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青年、青少年,近日一名女網友在Dcard指出發現沒禮貌的年輕人真的變很多,遇到的奇葩狀況更是數不勝數。她也強調,理解每個年齡層都有沒素質的人,只是恰巧近期遇上的都是Z世代,所以突然有感而發。

去美國生活英文真能進步嗎?過來人揭關鍵:恐不進反退

學習語言時,去當地和本國人交流,真的能進步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之前暑假去美國玩三個月,回來前英文顯著進步,跟外國人交流很流暢,但出社會六年後英文能力又退步,於是想去美國三個月,再度恢復自身的英文能力,也在思考是否要上語言學校,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