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迷你汪「天生睿智微笑」搞笑照瘋傳 開朗個性背後竟藏悲傷內幕網全哭了

LINE免費貼圖3款!「動動貼圖」做完任務就能拿 貓貓狗狗超Q又實用

高雄地面塌陷!混凝土車壓垮水溝蓋 整輛車陷入翻覆畫面曝

命懸一線!餐廳喝湯驚見致命「小魚乾」 她急就醫護理師也矇了

一名網友到餐廳用餐,意外在餐點裡面發現,外觀疑似是河豚的小魚乾。示意圖/ingimage
一名網友到餐廳用餐,意外在餐點裡面發現,外觀疑似是河豚的小魚乾。示意圖/ingimage

不少人喜歡吃海鮮,但食用河豚而中毒案件層出不窮。近日一名網友到餐廳用餐,在喝湯時發現碗裡的小魚乾,居然有小刺和牙齒,從外表研判是吃到「河豚」,讓她嚇得趕緊就醫。

該名網友在Dcard上以「小魚乾是河豚!?」為題發文分享,她到某間餐廳用餐時,喝湯喝到一半,發現碗裡的小魚乾,「肚子上明顯有小刺,嘴裡有牙齒」,從外觀研判應該是河豚,嚇得她趕緊到醫院急診。由於意外吃到河豚的情況不常見,因此護理師還多次詢問「妳怎麼知道是河豚」,讓她無奈表示「就是不確定會怕,我才出現的嘛」。

原po透露,她有打電話到該餐廳反映,員工說會請示老闆,目前還沒收到消息,但表示自己會打1919(全國食品安全專線)通報,「不是說要為難店家,但這個真的很要命」,另外她也聽從網友建議通報衛生局。

後續,她接到該餐廳店長的來電,對方表示有慎重請示漁業署相關問題,並願意支付相關就診費用,在感受到餐廳的誠意後,原po最終也婉拒診費補償,只願藉由此事件能讓對方日後更重視食安問題。

文章曝光,網友們紛紛驚呼,「還好你有警覺心⋯普通人可能不會想太多」、「如果是我應該就吃下去了」、「餐廳怎麼可能出現這種完整的河豚」。

有網友表示,印象中河豚要吃到特定的食物才會產生毒素,所以養殖的才沒有毒,因此從圖片中魚的大小推測,原po吃到的河豚應該沒什麼毒性,「河豚有毒是吃有毒素的海草,這麼小應該沒什麼毒」;不過也有人表示「還有個原因是母體傳下來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介紹,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同時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河豚毒素中毒主要症狀有嘴麻、手麻、暈眩、頭痛、嘔吐、複視與無法發聲等,潛伏期約十分鐘至數小時,症狀嚴重者將危害生命安全。

河豚

延伸閱讀

自費病房變公廁?家屬氣炸投訴護理師 回應讓她更火:毀我三觀

跑好幾家都撲空!全聯「這款」商品太好吃 他沒買到崩潰:不想上班

相關新聞

男友嫌太花錢!她列13個生活習慣嘆「會太精緻嗎?」 網揭癥結點

不少女孩每個月都會花不少錢在治裝費及美容上,讓自己變得更美。

歐洲車、名牌包都不算!他列「真富人」5特徵 網狂點頭:有錢是低調

身邊的人誰深藏不露?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辨識真的有錢人」的方法,聲明其實很多特徵不一定很昂貴,只是多數普通人不太會撥預算在上面,表示有錢人就是喜歡花錢在「不是刀口上」的地方。貼文曝光後網友大讚「難得有比較符合現實的描述」。

北市大安區街頭驚見高檔回收家具 網曝:帝寶清潔阿姨撿過名牌包

原PO感慨:「每次都有這種感覺,為什麼別人丟掉的家具比自己家裡的還好?尤其是在大安區。」未料該文在截稿為止已逾1.2萬名網友按讚,不少人還曝光其他豪宅林立處也曾撿過高單價商品,有人透露在帝寶做過清潔阿姨的友人說,曾在回收處撿過要價數萬元以上的香奈兒短夾,及價格在十幾萬元的名牌手表,只能說「有錢人真的相當任性」。

退休長輩愛赴陸旅遊?過來人揭「3優勢」沒得比:光這點就很吸引人

許多長輩退休後,會安排到各國旅遊。不過有網友疑問,身邊的退休長輩們,都很愛去中國大陸旅遊,每次回來都說景色美,東西又好吃,但是自己卻無法理解「為啥一直送錢給中國?」,引發網友熱議。

店員會開心!她分享「星巴克點餐指南」:客製化必先講容量

星巴克怎麼點餐才不會造成店員困擾呢?一名女網友分享星巴克點餐指南,她自創了一套點餐公式「特選+ 冰/熱 + 容量 + 飲料 + 客製化」,也提醒民眾買一送一活動和使用LINE禮物卷的注意事項,並強調因為不同容量配方不同,所以在講客製化前要先說「容量」。

肉燥(ㄙㄠˋ)飯、味噌(ㄘㄥ)湯…她堅持正確讀音除一例外 網嘆:店員聽嘸

生活中有些字詞的讀音已經口語化了,人們往往只求能聽懂,不在意正不正確。近日卻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在生活中也會特別注意「正確的讀音」,引發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