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央行理事會明登場…銀行高層曝「大型行庫3警訊」 喊話:房市別再打了

MLB/開轟自謙「有點微妙」 大谷翔平英雄訪問引爆歡呼聲

「橫豎研究所」暫時休戰金秀賢 為這事點名台灣

他到台南某市場買9顆水果要360元「被坑了?」 在地人曝真相

網友買水果總價360元。圖擷自爆料公社
網友買水果總價360元。圖擷自爆料公社

路邊攤買水果的價格通常會較市場高出許多,有網友近日到台南水仙宮市場買水果,他買了棗子、橘子蓮霧等,共要價360元,讓他嚇到驚覺自己疑似是被坑了。對此,有在地人表示,「水仙宮的水果攤是有錢人在買的,台南人路過」。

一名網友近日在社群平台「爆料公社」發文,分享自己在台南水仙宮市場購買水果的經歷,並質疑價格是否合理,引發熱議。原PO表示,當時購買了三顆棗子180元、三顆橘子80元與三顆蓮霧100元,共花費360元。然而,回到車上後,朋友提醒價格似乎偏高,讓他懷疑是否遭到哄抬價格,直言「下次不敢買了」,並在網路上詢問該價格是否合理。

此篇貼文引起不少網友討論,不少人表示市場攤販售價本就存在差異,建議購買前先比較價格;也有人認為,部分觀光區市場價格偏高,應該事先詢問價格再購買,以免「買貴了」的情況發生。

其他人紛紛留言,「現買水果都很貴,品質還沒有很好」、「誇張」、「棗子價格真是令人驚呆,自己有種的沒法想像」、「是真的貴」、「吃了會成仙?」、「今年水果都很貴」、「早市菜市場水果也沒在便宜的」、「棗子要看品種,不過確實貴了」。

有內行網友分析,「棗子這個大小最貴不能超過140,橘子看人賣,這個是倉柑,價錢差不多;蓮霧很貴,我需要看底部才能知道價錢,好吃不好吃的蓮霧價差2-3倍」、「棗子應該沒這麼貴吧!除非它真的非常大顆,過年期間我看一般69元樣子,再漂亮點100多,220要非常大顆了吧」。

對於市場水果價格的爭議,由於水果價格會因季節、品種與供需變動,消費者應多留意市價變化,避免在旅遊時因匆忙購物而忽略價格合理性。此外,若對價格有疑慮,可向當地消費者保護單位反映,確保消費權益不受損害。

台南 橘子 水果 爆料公社 蓮霧

延伸閱讀

好市多第一次遇到試吃白飯!品嚐後驚呼「超美味」 網友見真相笑翻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小情侶「喊4字」堅持去現場…Uber司機傻眼退錢

好市多新上市焦糖核桃 螞蟻人吃到欲罷不能、老饕卻因1點不推

她收到錄取通知信!幾天後「職位被取消」…內行人曝背後原因

相關新聞

歐洲車、名牌包都不算!他列「真富人」5特徵 網狂點頭:有錢是低調

身邊的人誰深藏不露?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辨識真的有錢人」的方法,聲明其實很多特徵不一定很昂貴,只是多數普通人不太會撥預算在上面,表示有錢人就是喜歡花錢在「不是刀口上」的地方。貼文曝光後網友大讚「難得有比較符合現實的描述」。

被抓酒駕「蔥花捲」害的?女兒幫爸喊冤 內行推測:發酵效應

「蔥花捲」有酒精成分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的爸爸在吃蔥花捲饅頭時被警察查酒駕,吹了檢驗器後,赫然發現酒精濃度每公升0.4,當場被帶上警車,但爸爸開車前完全沒喝酒,為何會測出酒精反應呢?對此,有網友列出蔥花捲的原料,指出「不可能有酒精」。

他買夜市100元快充線 隔天竟發現「融化又有燒焦味」

電線要特別注意材質,插頭也切勿連接多個延長線,避免引起火災,日前有位網友表示,他在夜市買了100多元的快充線,隔天竟發現「線融化且有燒焦味」。多數人建議「別亂買,貪一時便宜容易浪費更多錢與時間」。

超多顧客忘付錢!連鎖牛丼店員「天天衝出來」 他嘆:該改了

點餐制度是不是要有些調整,才能避免尷尬呢?近日媒體人狄志為分享,他到「すき家」(SUKIYA)買丼飯,站在騎樓等餐點時,直擊3組客人沒付錢就離開,店員還得跑出來把客人請回去付錢的尷尬情況...

安全帽沒扣好被罰他不服 網批評:同事曾被害到「長期舊傷」

只要沒扣上安全帽帽環,視同未配戴安全帽,會被裁罰500元。不過日前有位網友發文「因為沒扣好安全帽,被警察開罰,可以申訴嗎?」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批評「沒扣好也很危險你知道嗎?我同事就是被前面沒扣好安全帽的人害的」。

神準預測家寧每一步!數萬人追蹤「壁虎通寧王」 Joeman邀合體

在涉入奪權風波後,被網友封為「壁虎通寧王」的周姓網友,因透過Threads不斷更新對家寧一家的成功「預言」,儘管未經證實也獲得網友關注,最新一則對家寧一家的預言,還引來百萬YTR Joeman留言的節目邀請,他也予以婉拒,改推薦後輩希望能給予歷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