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採草莓2陋習惹怒店家 發文嘆:偷吃1顆罰唱1首「不應該」

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是草莓產量最多的階段,許多民眾會趁著連續假期,前往中南部DIY採收草莓。不過,近日卻有草莓農家發文,表示少數民眾邊採邊吃、隨意丟棄的陋習,都會造成農戶極大的損失,呼籲民眾在愉快體驗採果的同時,也要將心比心。
彰化一家草莓園「田尾草莓幼幼班」在Threads上發文,由於近日天氣不佳,連夜的大雨使園長需要耗費心思去整理無法販售的「爛果」,途中卻意外發現不少民眾,將剪下後不要的草莓又丟回植株裡面;或是邊採邊「偷吃」草莓,把剩下的蒂頭亂塞進植株當中。
店家表示,在顧客進入園區前,都一定會做事前的宣導,且一路秉持著「不收門票」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大部分「好的客人」不用多付一筆額外的花費;少數民眾貪小便宜的表現不僅會造成店家損失,更有可能讓草莓爛掉、擴散出細菌與病毒,「草莓蒂頭根本就不會變成草莓的肥料!」
風雨過後的草莓園亂象讓店家頻頻搖頭,呼籲民眾在體驗採收草莓的同時,也要將心比心,不要輕易踐踏園長的心血,「開草莓園的人一定都懂,草莓園才沒有你想的光鮮亮麗。要偷吃就先來唱歌,我會先錄影,保障你我!」
貼文曝光後,有不少同行業者在留言處分享,可以嘗試在園區內放置「回收籃」,讓客人把採下來不要的草莓有地方回收,減少亂丟的情況發生,不過若真的碰上大批人潮,恐怕還是需要店家頻繁巡視園區才能避免亂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