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萬眾矚目! 日媒曝:三菱汽車將委託鴻海生產電動車

台灣也入列!川普對「骯髒15國」開槍 4月2日對等關稅含印度

央行理監事會登場 利率連四凍、房市管制未變、下調經濟成長預估

大推「台灣必吃水果」口感多汁柔軟 韓網友讚:又有理由去了

台灣水果讓許多外國觀光客讚不絕口。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水果讓許多外國觀光客讚不絕口。 聯合報系資料照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公布,今(2024)年首季來台旅客人次,韓國是第3大來源國,且旅客人數較去年翻倍成長,可見韓國人相當喜歡來台灣。有韓國網友分享來台旅遊的「必吃水果」,吃起來的口感多汁、柔軟且沒有酸味非常甜,不但電視節目有介紹,更有許多吃過的韓國人大讚「去台灣就是為了吃這個」。

一名網友在韓國論壇「theqoo」以「來台灣旅遊必吃的水果」為標題發文,並貼出許多釋迦的照片,介紹釋迦是因外型像釋迦牟尼才有此名,在台灣的市場或超市很容易就能買到,韓國街上的水果車上也可以買到。

有韓國網友分享來台旅遊必吃「釋迦」,對其甜而不酸的口感讚不絕口。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韓國網友分享來台旅遊必吃「釋迦」,對其甜而不酸的口感讚不絕口。 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PO接著表示釋迦剖開後有黑色的種子,種子又大又硬,像柿子種子一樣,沒人會吃,裡面的白色果肉則「像荔枝一樣多汁柔軟,不酸、非常甜美」。原PO最後提到,台灣有很多地方會將釋迦切好販賣,想來台灣嚐嚐看。

文章一出,引發許多韓國網友紛紛留言「成熟時的味道像軟香蕉」、「真的很好吃,鳳梨釋迦更甜,我一天吃三顆,哈哈哈」、「哇,我又有理由再去台灣了」、「鳳梨釋迦很好吃,口渴吃這個很爽口」、「這個很好吃,能買回來的話就想買來給家人吃」、「飯店前面有一家小水果店,我第一天就去那裡嘗試了,旅行三天兩夜,我們每天都吃一包,真的很好吃,很甜」、「去台灣吃過最好吃的」、「我還要再去台灣吃這個」。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不喜歡椰子的話,很有可能也不喜歡這個」、「我不喜歡,它太甜了,質地像梨但很滑」、「口感不太好」、「因為太甜了,讓人懷疑是人工甜味」。

日前韓國男團DRIPPIN來台舉辦演唱會,成員們第一次看到釋迦也感到相當神奇,以為是菠蘿麵包,嚐過後發現又甜又香,工作人員額外準備了一顆釋迦讓他們帶回飯店吃,全員感到相當驚喜開心。

南韓 水果 鳳梨釋迦

延伸閱讀

DRIPPIN見釋迦以為是菠蘿麵包 一口吞下驚為天人

不逛九份、平溪了!韓國人來台改去1地 男團曬照「超local」粉絲意外

尹錫悅遭彈劾!接下來會如何?民主韓國為何老是出現失敗總統?

煮飯前加一匙 任何生米都能煮出新鮮口感「更飽滿Q彈」

相關新聞

男友嫌太花錢!她列13個生活習慣嘆「會太精緻嗎?」 網揭癥結點

不少女孩每個月都會花不少錢在治裝費及美容上,讓自己變得更美。

歐洲車、名牌包都不算!他列「真富人」5特徵 網狂點頭:有錢是低調

身邊的人誰深藏不露?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辨識真的有錢人」的方法,聲明其實很多特徵不一定很昂貴,只是多數普通人不太會撥預算在上面,表示有錢人就是喜歡花錢在「不是刀口上」的地方。貼文曝光後網友大讚「難得有比較符合現實的描述」。

被抓酒駕「蔥花捲」害的?女兒幫爸喊冤 內行推測:發酵效應

「蔥花捲」有酒精成分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的爸爸在吃蔥花捲饅頭時被警察查酒駕,吹了檢驗器後,赫然發現酒精濃度每公升0.4,當場被帶上警車,但爸爸開車前完全沒喝酒,為何會測出酒精反應呢?對此,有網友列出蔥花捲的原料,指出「不可能有酒精」。

他買夜市100元快充線 隔天竟發現「融化又有燒焦味」

電線要特別注意材質,插頭也切勿連接多個延長線,避免引起火災,日前有位網友表示,他在夜市買了100多元的快充線,隔天竟發現「線融化且有燒焦味」。多數人建議「別亂買,貪一時便宜容易浪費更多錢與時間」。

超多顧客忘付錢!連鎖牛丼店員「天天衝出來」 他嘆:該改了

點餐制度是不是要有些調整,才能避免尷尬呢?近日媒體人狄志為分享,他到「すき家」(SUKIYA)買丼飯,站在騎樓等餐點時,直擊3組客人沒付錢就離開,店員還得跑出來把客人請回去付錢的尷尬情況...

安全帽沒扣好被罰他不服 網批評:同事曾被害到「長期舊傷」

只要沒扣上安全帽帽環,視同未配戴安全帽,會被裁罰500元。不過日前有位網友發文「因為沒扣好安全帽,被警察開罰,可以申訴嗎?」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批評「沒扣好也很危險你知道嗎?我同事就是被前面沒扣好安全帽的人害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