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沒年終可領!老闆娘規定「尾牙穿西裝」 新人愣:要特地買嗎

天有異象?嘉義6.4強震南部天空驚現「一道白光」 氣象署曝原因

超薄iPhone 17 Air才是「省錢新選擇」!5大改變 爆料曝:便宜9800元

車輛故障停放於交流道口 男子下車熱舞指揮遭轟:超危險

國道高速公路警察局提醒,車輛故障時,應沿著路肩至車輛後方100公尺處擺放故障標誌。示意圖/ingimage
國道高速公路警察局提醒,車輛故障時,應沿著路肩至車輛後方100公尺處擺放故障標誌。示意圖/ingimage

有網友在Threads上發文,表示自己行經國道一號林口交流道時,發現一名男子疑似是車輛故障,因沒有告示牌只好親自站在車後跳舞指揮、提醒用路駕駛注意安全,只見該名男子全身皆為暗色系服裝,若後車駕駛未仔細留神,很容易發生危險。

影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認為該男子的處境「超危險」、「還給我穿全黑,是在跟閻羅王叫囂嗎」、「後面來一台大卡車追撞保證笑不出來」、「下雨天這樣只會更危險而已,重點還穿全身黑」、「超危險…保護車子連命都不要了」。

也有少數網友對於此行為感到新奇,跳出來替他主持公道,「這好像比警示牌有用,超吸睛」、「有點可愛⋯XD模樣跟心態都是」、「雖然這樣很危險,但感覺當下好像真的也別無他法了⋯或許加上手機的手電筒一起跳會更顯眼?」

國道公路警察局提醒,若車輛於國道故障或發生事故時,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請遵循「開放離撥拍移等」步驟進行處理:

1.「開」:開啟危險警告燈。

2.「放」:沿著路肩至車輛後方100公尺處擺放故障標誌。

3.「離」:車內人員全部離開車輛,移動至安全處所,避免在車道上逗留。

4.「撥」:撥打110或利用高速公路1968App警政報案功能報案。

5.「拍」:拍攝記錄事故現場,包含車輛碰撞點、車損部位、與地面標線之相對位置。

6.「移」:拍照記錄完後,儘速將車輛移至安全處所(路肩或避車彎)。

7.「等」:等待員警抵達處理。

國道 警示牌

延伸閱讀

高雄機車掉漆桶害後車摔傷 騎士最重罰6千吊駕照1年

影/男報案稱板橋車站被搶百萬…竟是詐團黑吃黑 警逮5人

影/摔車瞬間曝光!合歡山超車打滑 2少年遭水泥車輾斃

高雄6機車追撞成團釀8傷 疑掉風扇急煞後車煞不及

相關新聞

小孩搭公車哭鬧!媽警告「小心被趕下車」 司機冷回1句話全場沉默

小孩情緒起伏不穩難掌控,不少家長常束手無策。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發布貼文分享一則故事,在公車上,一位母親拿小孩沒輒,於是說「再哭!司機叔叔就把你敢下車了喔」,沒想到司機聞言冷回「別聽你媽亂講,我不會趕你下車,但我會趕你媽下車」。貼文引發不少網友共鳴「為什麼老一輩的教育模式都喜歡把其他職業的人黑化」。

搭捷運上班…海歸男主管戶頭驚見9位數 西裝品牌價格嚇傻下屬

生活總不乏出現「體驗人生」的富二代,一名網友在Dcard透露,近日部門來了一位新主管是大家眼中的高富帥。起初以為對方就是精緻的中產階級,沒想到其實深藏不漏,先是意外撞見他戶頭的驚人數目,再來得知對方幾乎只穿價格破十萬的高訂西裝,超狂實力讓他傻眼喊「原來真的有人工作是為了享受生活啊」。

無視宣導!他批捷運背包亂象引辯解 網搖頭:被台灣治安寵壞

搭捷運時常常能聽到廣播在宣導,希望乘客能將背包背至身前或改為手提,但似乎鮮少有人理會。近日有網友在PTT發文,表示自己發現人們之所以不願將後背包改為前背、側背或手提,是因為大家都要玩手機!

換新鈔?郵局ATM驚見巨大蛇狂竄 網嚇翻:真的蛇年行大運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也開始忙著準備過節,今天也是銀行開始發新鈔的第一天。不過有網友發現,在一台ATM上居然驚見一條巨蛇,影片曝光後也不少人開玩笑說「蛇年行大運」,但也有網友認為是有人故意抓來放的。

到北市網紅咖啡廳消費 她抬頭見「這1幕」嚇翻:灰塵隨時掉落

捷運中山站商圈是時下潮流年輕人聚集地,一旁的赤峰街也在近年成為熱門的藝文熱點,每到假日更吸引不少國外遊客前往。一名女網友表示,周末前往赤峰街某家網紅咖啡廳,整體裝潢走老屋路線,雖然很美,但卻在廁所發現電風扇累積了陳年灰塵,傻眼表示「老屋可以,老灰就別了吧」。

駕駛「確認沒人」才轉彎…下秒慘噴6000元!過來人曝實用建議

立法院於2023年公布,汽機車若未禮讓行人,最高可罰6000元。對此,一名網友抱怨,近期在大馬路準備右轉,等行人都通過也再次確認沒人才轉彎,沒想到卻發生1件事,讓他當場被罰6000元。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