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饗饗食安案60人送醫!8成有吃生魚片 衛生局:不排除諾羅病毒感染

洛杉磯大火的動物災民:無情烈火中如何救助動物?

影/「耶穌救救我!」洛杉磯野火狂燒直逼眼前 母載女1險招逃脫

日本10幾度竟不冷?他體感「涼爽」只需穿薄外套 網曝主因:無關濕度

有網友去日本旅遊前看到東京溫度會掉到10幾度,本以為會冷到發抖,沒想到感覺很涼爽。示意圖/ingimage
有網友去日本旅遊前看到東京溫度會掉到10幾度,本以為會冷到發抖,沒想到感覺很涼爽。示意圖/ingimage

不少台灣人喜愛去日本旅遊,而日本秋冬季節較明顯,因此溫度也會比台灣低。一名網友去日本旅遊前看到東京溫度會掉到10幾度,本以為會冷到發抖,沒想到感覺很涼爽,於是想問問大家,「日本10幾度怎麼不太冷?」。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他去日本旅遊前事先看了天氣預報,東京溫度會掉到10幾度,他本想著台灣10幾度就冷到發抖,於是早已有心理準備,沒想到這幾天卻感覺涼爽微冷,穿短袖加薄外套有舒適的涼爽感,不過他也好奇,「為什麼會這樣?感覺不夠冷啊」,引起熱烈討論。

有網友分析,風速是主要原因,「你去水邊感覺會不一樣喔」、「乾冷跟濕冷是不同等級的,日本是乾冷」、「風力問題,不是溼度問題,台灣15度以下都伴隨東北季風,實際上體感溫度和濕度成正比,濕度愈高反而體感愈溫暖,而濕度的影響又比風力小很多」、「差不多溫度,可能熱到脫外套跟覺得冷,風的影響最大,沒風其實是讓人感覺不到冷」。

有網友則分享經驗,「同樣溫度下台灣體感會比較冷一點點,沒有人會說台灣15度比日本零下冷,但寒流來時台灣10度體感有時候會比日本0度冷」、「日本的建築有在考慮保暖,室內沒那麼冷」、「出太陽體感沒台灣寒流冷,太陽下山馬上冷到靠北」、「真的有差,我去福岡溫度22度,體感像台灣26度,超爽的」、「自己的經驗,日本有下雪時大概0度上下才會覺得冷,其他還好」。

這幾天在日本的網友表示,「晚上還是會冷!但他們的冷是乾冷不是溼溼那種不舒服,所以我去日本會乾到皮膚裂開+電到大衣,但整體來說,台灣15度=日本6度、7度,然後臉會冷」、「我覺得穿長袖很熱但晚上很涼,建議還是薄長袖跟短袖還有外套就好了」、「中午前都有太陽,下午陰天有點涼,穿長袖走路有流汗」。

出國旅遊 日本 東京

延伸閱讀

他想住高級飯店慶生「1晚2萬up」值得嗎? 內行教1招:等於玩2天

陸女在日本搭電梯見「1細節」驚呆 過來人點頭:還會邊鞠躬邊出去

一到日本關西衝京都?他納悶「明明大阪近又好逛」 一票人反揭重點

還在京都人擠人?全球25個最佳旅遊勝地 國家地理雜誌改推日本金澤

相關新聞

他批門診掛號費「250漲到500元見鬼」 反被網嗆:台灣算好了

衛福部取消全國統一的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已有部分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調整後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

嫁來台灣15年!越南女靠1招大賺:收入養全家

一名男網友分享,與越南老婆結婚已15年,生了4個小孩,期間老婆不斷介紹鄉親來台結婚,靠介紹費賺到不少錢,讓他直言「比工地上班還好賺」。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公德心呢?自行車隊「過境」超商垃圾滿地 網看傻:店員好衰

從台北富貴角燈塔起步、至終點屏東鵝鑾鼻燈塔,總里程520公里,一日北高/雙塔是非常有名的單車活動,近日再度舉辦,吸引大量車友共襄盛舉...

說了不要加起司粉!餐點頻出錯要求重做遭甩態 她傻眼:很過分嗎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多數餐廳會接受客人在菜單上的客製註記。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在早餐店點義大利麵已經註記不要加起司粉,沒想到店家沒注意,反應後對方僅去除部分起司粉又在端上,請求「重做」卻遭對方甩態,餐點被刻意煮爛,擾的好心情全無,她強調不認為自己的要求很過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接受的辛香料,無辜喊「要求店家重做會很過分嗎」。

他赴好市多採買遇搭訕「能排後面一起結帳?」 網點破:只想蹭會員

好市多的商品物美價廉,是許多民眾喜愛日常補貨的地方,不過,獨特的會員購買制也擋下許多愛貪小便宜的人。近日,有網友被陌生人詢問能否一起排隊,結完帳之後,對方卻不停和店員比手畫腳,讓他感到很困惑。

她協助搶救昏迷女子旁人卻漠不關心 大嘆:台灣人還不夠機警

若是身旁有人昏迷不醒,你敢幫忙急救嗎?一名女網友日前到西門町某連鎖餐廳用餐,途中驚見陌生女子倒地不醒,客滿的店家卻只有她和一個女生協助CPR,其他顧客則只顧著拍照、嘲笑急救手法,似乎對女子的生死漠不關心,原PO也在事後無奈發文,盼民眾能在社會上多盡一份心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