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冬衣別收!好天氣持續高溫飆33度 周五變天轉濕冷低溫僅12度

傳美盼「復活節」敲定俄烏停火協議 知情人士:白宮也承認可能無望

早餐店只能「掃碼點餐」他沒帶手機被請出去 網傻眼:不會變通

有網友早上運動完,回家時隨意找家店吃早餐,等了20分鐘入座後,卻因沒帶手機和店家只能「掃碼點餐」被店員趕出去,令他相當無奈。示意圖/ingimage
有網友早上運動完,回家時隨意找家店吃早餐,等了20分鐘入座後,卻因沒帶手機和店家只能「掃碼點餐」被店員趕出去,令他相當無奈。示意圖/ingimage

現代科技發達,不少店家實施掃碼點餐,既可以減省人力,點餐內容也較清楚,不過,對長輩和剛好沒帶手機的人來說就有些不方便。一名網友早上運動完,回家時隨意找家店吃早餐,等了20分鐘入座後,卻因沒帶手機和店家只能「掃碼點餐」被店員趕出去,令他相當無奈。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他早去跑步運動2小時,回程時隨意找家店吃早餐,等了20分鐘入座,但沒多久就被請出來了,因為他沒帶手機加上這家店只能「掃碼點餐」。店員表示,沒手機無法點餐也無法結帳,於是嘴角翹了一下示意他離開,他也表示,門外並沒有標示只能使用手機點餐。

原po認為,掃碼點餐和電子支付是個趨勢,雖然他沒問收不收現金,但他不習慣帶手機和沒有任何電子支付,「只能乖乖離開找下一家…」,引起不少熱烈討論。原po也在留言補充,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之前去吃飯同樣也被告知要掃碼點餐,當時沒帶手機出門,「店員馬上拿一支手機幫我點了」。

網友紛紛表示,「這種很誇張」、「店家不會做生意」、「有些有年紀的阿公、阿嬤 也不會用這樣的支付,他們就沒辦法吃了」、「認同,如果只限QR CODE,對特定族群很不親切」、「很好笑的是,有些店要求你掃碼點餐,然後還是要到櫃檯付款」、「有點不會變通的店家,我會用三分鐘的時間幫客人掃碼、點餐、收現金,給客人方便」、「其實蠻討厭掃碼點餐這種東西…」

有網友則分享經驗,「我遇過的牛排店也是用這樣點餐,但是他們遇到有困難的會把紙本的拿出來給沒辦法用手機點餐的人用寫的…觀念改變一下就可以賺到錢」、「很多現在都掃碼點餐,線上付款,餐點好了自己依照號碼前往取餐,用餐完畢自行收拾到回收台,然後費用必須給10%服務費」。

不過,有網友認為,「無實體現金支付一直以來都是趨勢,早在40年前美國發明信用卡就有了」、「無實體現金支付是趨勢,長輩不會也不是藉口理由,自己要去學,哪個國家沒有老人?」。

QR Code 手機 早餐店

延伸閱讀

網嘆行動支付、掃碼支付其實不方便!他常卡在這一關:不如掏現金最快

「不會買不要出來」…銀髮族數位落差 買東西遭歧視

路易莎點餐機超難用? 網吐嘈:2缺點比人工更難用

市場攤商100%設電子支付...使用率不佳 議員分析是這原因

相關新聞

讚!小兄妹坐高鐵博愛座...見孕婦即熱心讓座 女童1動作暖哭網友

讓座理應發自內心,真誠行為才是暖心!台灣有女生表示,日前見到有2兄妹坐在高鐵博愛座(港稱「關愛座」),母親則隔着走廊坐在另一側,正忙於處理其他事情,其間有1名孕婦上車,女童見狀打算讓座,但遭到孕婦婉拒

布萊N機票又出現「SSSS」!內行人曝1類人中獎率高:登機恐被抓下來

「機票達人布萊N」7日從桃園機場搭乘達美航空首航班機,飛往美國西雅圖,沒想到登機證被蓋了神祕的「SSSS」,必須進行高規格二次安檢,讓他哀號「已經不是第一次中獎」。貼文一出後,意外釣出不少苦主。

男友嫌太花錢!她列13個生活習慣嘆「會太精緻嗎?」 網揭癥結點

不少女孩每個月都會花不少錢在治裝費及美容上,讓自己變得更美。

他批門診掛號費「250漲到500元見鬼」 反被網嗆:台灣算好了

衛福部取消全國統一的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已有部分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調整後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

嫁來台灣15年!越南女靠1招大賺:收入養全家

一名男網友分享,與越南老婆結婚已15年,生了4個小孩,期間老婆不斷介紹鄉親來台結婚,靠介紹費賺到不少錢,讓他直言「比工地上班還好賺」。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歐洲車、名牌包都不算!他列「真富人」5特徵 網狂點頭:有錢是低調

身邊的人誰深藏不露?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辨識真的有錢人」的方法,聲明其實很多特徵不一定很昂貴,只是多數普通人不太會撥預算在上面,表示有錢人就是喜歡花錢在「不是刀口上」的地方。貼文曝光後網友大讚「難得有比較符合現實的描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