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學身上飄「遊覽車味」!她靠近就反胃想吐 內行人揭原因

原PO透露一名女同學身上有「遊覽車味」,聞到時都會反胃想吐。示意圖/ingimage
原PO透露一名女同學身上有「遊覽車味」,聞到時都會反胃想吐。示意圖/ingimage

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味道,可能是因為使用的洗衣精不同,或是家裡本身的氣味差異。一名女網友在網路上發文,表示一名新同學身上有「遊覽車味」,讓她每次聞到都覺得相當難受,而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有內行人指出「應該是潮濕的味道」。

日前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以「同學身上有遊覽車味」為題發文,她透露最近新認識一名女同學,對方人很好,但是身上卻有一股遊覽車味,「就是遊覽車上那種悶悶的,聞到有點難呼吸的味道」。原PO坦言自己搭遊覽車很容易暈車,甚至每次都會暈到吐,因此靠近那名女生時,都會忍不住感到反胃,「我也很想跟新同學交流,克服遊覽車的人們是否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好想跟她一起出去玩」。

貼文底下吸引大量回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遊覽車真的很臭」、「應該是新車的皮革味,我自己是這樣理解,很多小轎車也都有差不多的味道,超臭」、「是不是車上的味道?我男友的車,他爸有放一罐香水,只要我坐在車子裡面久了,身上就有一個座椅皮味+香水的總和味,有點不好聞」、「我會暈車,所以我遇到她的話我絕對會暈爛」、「我覺得地下室味跟遊覽車味很好聞欸」。

也有網友指出,「這種狀況是不是她家裡比較潮濕,或是地下室什麼的?長期住那裡會有『深入骨髓的臭味』」、「我猜是洗衣機問題,或是她的衣服沒晾乾的味道」、「妳有看過《寄生上流》嗎?會不會是同學的家境不太好,多點體諒吧」、「應該是衣服沒晾乾太潮濕,我以前就是這樣,後來晾乾+換香香洗衣精就沒這種困擾了」、「看完想到《寄生上流》,會不會是同學衣服沒有乾,或是住的地方很潮濕」。

還有網友分享類似經驗,「我同事都不洗澡,渾身油垢+流汗味道,我坐在他旁邊工作兩年了,鼻子已壞」、「我有同學之前身上有漂白水味道,聞到我鼻子有點不太舒服,結果最後聽其他同學說,他好像是擦玫瑰類的保養品」、「以前補習班同學家裡開麻油工廠,坐在他旁邊有麻油香,課本也有麻油的味道」、「國小有一個學弟身上有一個塑膠+濃垢味,每次他跑來找我講話講完,我都會轉頭狂乾嘔」。

遊覽車 Dcard 味道

延伸閱讀

都市傳說的絕慘氣味?倫敦下水道堵塞的「地下肥油山」

1顆蛋60元!她氣控肉飯「薄得像蒜泥白肉」 店家嗆:早提醒別點了

影/搭電車被男高生數落外貌「脫口罩變醜女」 女網紅超不爽

早餐店吐司+蛋餅就破百元!他驚「貴死人」 網認同:沒錢加蛋

相關新聞

吃到飽buffet「饗食天堂」客人吃15分鐘就走超傻眼? 網曝:這種人超多

去吃飽buffet餐廳用餐時,許多人會先想好要吃什麼,達到用餐的最大滿足感。《PTT》卻有網友去用餐時,發現隔壁桌的客人不但只拿兩三道菜餚,用餐也不到15分鐘便起身離開,完全不符成本的行為讓他「完全傻眼」,感到非常疑惑,也引來網友熱議,表示這種人「其實超多」。

賓士車頭標誌被換成「1實用設備」 7千人朝聖笑了:汽車界龍頭

這種汽車標誌你見過嗎?台南一名男子在路上發現一輛豪車「偷藏車主巧思」,原來車主將將大家一眼就能認出的「三芒星」標誌改裝成另一種獨特標誌,吸睛效果更加分...

合照還互追IG!他與大聯盟球員打牌交友:下次找大谷翔平

你的朋友有多酷?日前有一名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男網友分享,他到賭場玩德州撲克牌時,巧遇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大衛.佛列契(David Fletcher),並同桌打牌、交朋友,互加Instagram好友後,相約下次有機會再一起打牌,原PO更開玩笑「下次記得要找大谷翔平來」,對此許多網友紛紛驚呼「太猛了」。

騎到半路皮帶斷!車行「加換1物」收6500元 內行人揭被宰關鍵

汽機車都需要定期保養,不然在路上不小心壞掉,後果就會相當麻煩。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文,表示日前騎車突然出現異狀,於是牽到附近的機車行檢查,結果老闆竟然開價皮帶加滾珠要6500元,而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

泰國旅遊業為何能超越台灣? 網指「關鍵因素」:紅燈區+大麻

隨著疫情解封,不少人預計出國旅遊,近日有網友好奇詢問,國人大部分都喜愛去日本或泰國遊玩,不解指出「泰國的旅遊業為什麼能超越台灣呢?」,對此許多人解釋原因在於價格便宜,還有發達的性產業與大麻合法化。

搭捷運手臂被噴不明液體 他轉頭見1正妹拿這瓶嚇「別亂噴」

捷運是不少人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不僅快速、方便,費用也較便宜,但也因為搭乘的人多,容易出現許多糾紛和狀況。一名男網友日前搭捷運時,隱約覺得站在他後面的乘客噴了不明液體,讓他心生恐懼,還以為是恐怖份子,等到鼓起勇氣轉頭查看,發現後方是名正妹乘客,真相揭曉也讓人啼笑皆非。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