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好事多「櫛瓜」出包! 一拆封就見「白蟲瘋狂蠕動」 她驚喊:晚餐毀了

2024大選高雄藍軍誰操盤? 王金平和柯志恩相互推薦

iPhone充電狂被電全因它!蘋果承認:「一點點麻又刺痛是正常的」

為何台灣人不流行騎腳踏車?內行分析2點:真的不適合

一名網友好奇,為何台灣人不流行騎腳踏車,文章曝光,有內行人就分析兩點因素。本報資料照
一名網友好奇,為何台灣人不流行騎腳踏車,文章曝光,有內行人就分析兩點因素。本報資料照

平日有些人上課、上班會租借腳踏車通勤,假日則會騎腳踏車運動、郊遊,但多數台灣人的日常仍以機車、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一名網友就好奇,為何台灣人不流行騎腳踏車,文章曝光,有內行人就分析兩點因素。

該名網友在PTT上以「為啥台灣人不流行騎腳踏車」為題發文,他表示許多歐美國家及日本的民眾都蠻喜歡騎腳踏車的,反觀台灣人卻比較愛使用機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讓他好奇「為何台灣人不流行?」。

文章曝光,引起網友們熱議,不少人透露過去有段時間騎腳踏車也曾在台灣流行,「幾年前台灣流行過啊,只是被開車的嚇過」、「10年前流行的時候到處去騎自行車道」、「小折以前流行過」、「十年前曾經很夯」。

有人就分析主要可分為兩個因素,第一是台灣氣候太濕熱。「太濕熱,夏天騎一下馬上爆汗,這樣去上班?」、「容易有午後雷陣雨確實麻煩」、「溼熱的氣候,騎沒幾分鐘就噴汗,當運動可以,當交通工具就算了」、「氣候問題吧,不是冷爆就是熱爆,還一直下雨」。

但有更多人認為,台灣交通環境差才是主因。「台北已經不算好騎了,到外縣市根本就是障礙賽等級」、「冬冷夏熱、潮濕難受、道路規劃糟、交通爛危險、空氣差、機車噪音…台灣不適合騎車」、「容易被路殺,還會吸別人排氣管」、「沒有友善的騎車環境」。

腳踏車

延伸閱讀

年初剛和男友分手!失戀女看成人片突爆哭 原因曝光眾人有感

洗衣機驚見過年消失的千元紅包 苦主笑「面額少了10倍」

想端出「阿凡達粥」? 網友狂猜黑暗料理食譜:滿滿花青素

北漂族列住台北6缺點 反遭網嗆光「這1點」就贏了

相關新聞

同事結婚因「人數過多」突不邀他 網一看狂讚:不是更爽?

不少結婚會邀請親朋好友甚至是同事出席婚禮,一名網友要參加婚禮的婚禮,沒想到後來婚禮卻因人數過多,同事請他不要去了,但他仍然看到不少其他同事參加,令他相當尷尬,「請問大家這是我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

女嫌棄廚師男友「員工折扣」求婚太小氣 再抱怨「8萬元戒指」網傻眼

結婚是人生大事,許多人因此非常重視也求婚儀式,希望一切完美無缺。《Dcard》上一名女網友便因認為男友求婚「很沒誠意」而發文抱怨,她指男友不但為員工折扣「貪小便宜」選工作地點西餐廳,更讓在場同事起鬨讓她很丟臉、還拿只有八萬多的戒指求婚,讓她心煩表示「回家路上就想分手。」

吃到飽buffet「饗食天堂」客人吃15分鐘就走超傻眼? 網曝:這種人超多

去吃飽buffet餐廳用餐時,許多人會先想好要吃什麼,達到用餐的最大滿足感。《PTT》卻有網友去用餐時,發現隔壁桌的客人不但只拿兩三道菜餚,用餐也不到15分鐘便起身離開,完全不符成本的行為讓他「完全傻眼」,感到非常疑惑,也引來網友熱議,表示這種人「其實超多」。

想活過行人地獄要看!這走法「存活率高」 網大驚:今天才知道

台灣行人交通安全不佳,近來屢屢被稱為「行人地獄」而受到關注。《PTT》上有網友便提出自己在路上行走時,聽到旁邊家長叮嚀自己小孩「過馬路要逆向走」,才看得到對向來車,讓他瞬間覺得很有道理,並想問「大家都怎麼走?」引來許多網友指出「是正確的,政府宣導很久了?」

店員誤以為姓周…苦主急問姓「邱」要怎麼形容?網友揭「最佳解答」

民眾在訂購餐廳或商品時,多需向店家提供姓名及電話,以利對方留下資訊,然而許多人卻因此產生困擾。一名姓「邱」的網友表示,雖然邱姓在台灣並非極少數,但訂位時常常與店員「溝通不良」,總被誤以為姓周,讓她困擾不已...

全家遊日最少15親友要求代購一類物品最多 人夫怒問:一定要幫嗎?

日本貨價廉物美,但要求到當地旅遊的親友代購物品,真的好嗎?近日台灣人夫在討論區發帖大嘆,稱與日籍妻子及小孩子即將前往日本一趟,但已有至少15名親友要求代購,大部分都是要買藥,當中更有長輩直接傳送照片叫購物,卻沒有問他是否方便代買,令他埋怨為何「那麼多人覺得托人買東西好像沒什麼,甚至理所當然」,完全沒有理會其行李重量問題。大批網友建議PO文者直接拒絕,「直接說不方便或開價代購費給他」、「直接不買,說沒看到有賣或沒時間買」。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