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力衝刺總統選戰!侯友宜今起請假參選

打雷又降雨怕再度爆炸!明揚廠區傳有禁水物質 消防搜救暫停

美佛州驚見4.3公尺巨鱷 嘴裡叼「人類屍體」嚇壞路人

梨泰院事件引韓人檢討走路習慣 網揭台也有「致命惡習」:美日都認證

南韓梨泰院的推擠意外,引發對韓國人平日習慣推擠、撞人的走路習慣,於是有網友問「台灣是否也有國際知名的壞習慣」,其中最多人提及台灣的交通亂象。記者陳玫伶/攝影
南韓梨泰院的推擠意外,引發對韓國人平日習慣推擠、撞人的走路習慣,於是有網友問「台灣是否也有國際知名的壞習慣」,其中最多人提及台灣的交通亂象。記者陳玫伶/攝影

南韓首爾10月29日晚間驚傳推擠意外,目前已造成156人死亡,掀起許多民眾開始檢討韓國人平日裡推擠、撞人的走路習慣,引發一名台灣網友好奇,台人是否也有特別出名的壞習慣,眾人聞言立即點出「交通」就是最大弊病,連國外的旅遊指南都記載在冊。

鑑於日前發生的梨泰院慘案,南韓開始出現檢討聲浪,不少評論指出,韓國人平日就愛推擠碰撞,以及撞到人不會道歉等問題,一名PTT網友見狀後發文提問,「那台灣呢?台灣人是否也有國際知名的壞習慣?」

貼文一出,引來近300則留言直指交通問題,「騎人行道啊」、「不禮讓行人呀,都有上旅遊提醒了」、「佔用騎樓啊,洗衣燒飯都在那」、「大車逼小車,小車逼機車」、「交通惡劣到日本、美國的旅遊宣導都有寫」、「斑馬線、路怒、逼車、挑釁」、「交通殺人,用路習慣極差」、「行人路權最低的國家」。

也有部分網友提及其他缺點,「立法院打架」、「詐騙集團」、「詐騙跟炒房啊」、「亂丟垃圾!路上到處都是垃圾」、「貪小便宜世界第一」、「公共場合講話很大聲」、「吃東西發出聲音」、「招牌設置混亂」、「偷拿飯店東西」、「沒時間觀念、買東西不算人力成本」。

關於台灣的交通亂象,聯合新聞網先前曾報導,在「台日交流協會」公告的安全指南中即註明,「台灣駕駛傾向車輛優先,而不是行人優先」、「不論任何時段,即使是綠燈過斑馬線,也應該確實確認周圍車輛」、「請小心在行人面前勉強通過的右轉車輛」、「摩托車在人行道停車是普通情事,摩托車在人行道騎行也時有所見」,可見台灣交通的危險程度早已被日本官方認證。

梨泰院推擠意外 交通違規 路權 人行道 日本

延伸閱讀

南韓史上最嚴重推擠意外 一次看懂梨泰院事件始末

如何避免梨泰院憾事重演?借鏡美國經驗及最新學術研究

梨泰院推擠事件 醫反思台灣這項活動「很需要人流管控演習」

梨泰院夜店保全不給開門逃生 網反讚正確選擇:人在店裡出事誰負責?

相關新聞

不如像Kelly a繼續當公主!務實女怨勤儉持家卻不被疼愛

「流水席之亂」引起輿論熱議。有女網友在「匿名2公社」表示,與先生正處於想離婚階段,她怨自己雖然從婚禮、結婚、婚後都沒有像Kelly a那樣大吵大鬧,但並未因此得到幸福,一路走來讓她大嘆:「真的不如像Kelly a這樣繼續當她的公主」。

流水席之亂 網:全台8到9成女生都像「輔大陳若儀」

一名自稱擁有「輔大陳若儀」稱號的準新娘,透過社群網路批評未來婆家打算舉行流水席婚禮,引起輿論熱議。在第9集疑似是小姑出面爆料,這婚應該結不成之後,有網友在「匿名2公社」表示,「其實目前全台大概8到9成女生都會出現Kelly a的行為,連在貼文底下酸Kelly a的也大多是,她們只是暫時把雙標人格隱藏來。」

營養師PO文「婚禮不重要」 網說實話:一場豪華婚禮社交炫耀一輩子

一名在醫院任職營養師的「范范」在「匿名2公社」PO文,認為大家應該把婚禮看開,當做是一場浮雲;但隨文卻附上一張自己的豪華絕美婚紗照,網友最後幫忙點出此事的關鍵:「一場豪華婚禮可以拿來社交炫耀用一輩子」。

流水席南北戰意外少了中部!網好奇:奇怪a?怎會這樣

一名準新娘在社群網路引爆的「流水席南北之戰」讓不少網友熱議,在事件延燒數天後,有網友好奇發現:「每次戰北南,中部就會自動不見,奇怪a?怎會這樣?」釣出近兩千名網友留言,中部人到底在輿論中被劃分為「中南部」還「中北部」。

網友自製宮廟地圖見1現象 驚吐:全台有比這巷子還狂的地方嗎?

一名網友為證明三重、蘆洲是否如傳言中「到處都宮廟」,因此自製「三蘆宮廟地圖」,不料光是一查,在三重一條巷子就發現150公尺內有5個宮廟,讓他驚嘆「現在我只想問三蘆到底哪邊沒宮廟」。文章一出,有在地人便點出宮廟如此多的原因,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現象並非三重、蘆洲獨有。

男友婚宴想辦流水席 台北女酸「鄉下」反遭打臉:比台北1桌2萬還優質

結婚宴客辦流水席會沒面子嗎?有一名女網友在網路發文,表示男友是高雄人,婚宴想辦流水席,但原PO持反對立場,並酸「鄉下人是不是都愛辦流水席」。文章一出,便引來眾多網友砲轟,「覺得自己都市人很厲害?」、「流水席的9000比台北的2萬菜色還優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