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人口增「路卻很窄」 他列台灣交通6大亂象嘆無解
根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的數據,2021年全國死傷總計35萬餘人,顯示台灣的交通環境有待加強。日前有網友詳列6大台灣交通問題,包含道路與城市發展、動線規劃、路面不平、法規制度、牌照與車位、國民教育,最後更灰心表示沒有解決辦法。貼文一出獲得許多人認同,並各自提出見解。
有鑒於台灣居高不下的車禍數量,原PO在PTT舉出6大交通問題癥結點。他認為道路規劃不符城市發展需求,並以淡水新市鎮為例,指出雖然入住居民漸多,但對外道路狹窄,「你道路就沒那個承載量,就不該硬去發展,基礎建設就沒先做好了,苦的也是人民」。
接著原PO再以臺北市公車系統為例抨擊動線規劃,他表示公車停靠站設置地點不一,使得公車經常變換車道,「左右夾擊,各種給你公車開就好了」,加上計程車隨意停靠、始終補不平的路面,更惡化台灣的交通狀況。
除了地方縣市層面的問題外,原PO同樣重新檢視牽涉層面廣的現行制度。他指出,酒駕、超速、過時的道路速限及高齡駕駛問題皆須改善,「常常有那種8、90歲還開車上路的,根本就是不定時的移動炸彈」。此外,原PO建議政府應當學習日本,嚴格管制牌照發放及車位,規定有買車位的人才能買車。而交通環境不只需要政府維護,國民教育也須改進,「一堆違規當喝水的,只要警察沒看到就是合法」。
底下網友同意原PO的看法,「政府的路爛,用路人水準低落」、「守規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怕被罰而不是因為這樣很危險不要這麼做,讓你方便上人行道停機車,結果在那邊逼行人或是飆車」、「罰則應該是要判定在資產超過一定門檻上,要改罰資產比例,才能有效」。
也有人再提出其他問題,「沒提到車種分流,而且家庭教育才是主因,三寶一代一代一代」、「四輪為本的交通規劃也很低能,硬要搞車種分流,人本交通落實度過低」、「騎樓權責不明的問題:既然是私有地,在執法面上有困難,那麼就該廢除騎樓制度,不應再作為公共使用,全面改由實體人行道取代」、「還有庇護島,一堆切西瓜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