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怎避免衝動消費? 他窮到快吃土!網放大絕:這樣做從此無物慾

今年因為新冠疫情攪局,讓所有的人生活都大亂,很多人都悶壞了,不能出國,只好搭飛機「偽出國」,或是在國內旅遊購物,所以也出現了「報復性消費」這個名詞。有位網友在PTT發問,說因為這幾個月都在「報復性消費」,讓他「存款直線下降來到歷史新低」,求教網友可有避免衝動購物解方。
原PO也分享自己的做法,他說每當出現購物慾望,他不像從前看到想買的就買,現在則是「把想買的東西先記下來」,他最新的慾望清單列了15個物品...「但都還沒買!」,原PO覺得這招很有用,也分享給網友,順便請教「有沒有其他避免衝動消費的小撇步呢?」
PO文一出,網友熱烈迴響,「我也會列清單,不會興頭上馬上去買,通常是等特價再入手。等到特價時反而覺得不需要 」、「拖一拖有時就沒那麼想買了,找點不花錢的樂趣」、「整理自己現有的東西」。也有人認為要先控制物欲,「別出門就可以了」、「想著明天自己就死了,要留下多少垃圾給家人收拾,這樣就不會想買太多東西~(認真) 」「開個戶頭專門放生活費,當月花完就是花完了」、「把錢移到不能轉帳也不能網路支付,只能臨櫃領錢的戶頭」、「每個月設可以花的目標,超過就不能買 」、「先忍一個月,除了基本吃住交通外不額外花費試看看」。
也有人認為如果錢若投入別的用途,自然就不會亂花,「放大絕:房貸+車貸+孩子=無物慾,薪水一下來馬上5萬噴出,就什麼都不想買了」、「買股票唯一解,除了緊急備用金, 其它都拿來零花的」、「買房!先衝動買一間房,就不用再擔心衝動消費了 」、「通通拿去做基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