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丹娜絲釀高雄農損超過3千萬 首波「災害現金救助」出爐

41歲男一年吃4000種冰淇淋「每天吃也不厭倦」揭健檢結果和體重變化

陳柏霖「婚」頭了!愛情長跑13年「娶庭瑄預算無上限」

邵逸夫打造邵氏電影、無綫電視 提攜眾星爭霸兩岸三地數十年

邵氏公司總裁邵逸夫(中)十一日抵台,李麗華(右)、祝菁(左)皆於機場歡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8/02/11 龍啟文攝影)
邵氏公司總裁邵逸夫(中)十一日抵台,李麗華(右)、祝菁(左)皆於機場歡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8/02/11 龍啟文攝影)

邵逸夫為華人影視產業的傳奇人物,自1957年在香港九龍清水灣購地建設影城、創立邵氏電影公司以來,製作無數膾炙人口的超級大片,數十年來雄霸中港臺電影產業。

 【同場加映】
 影劇大亨楊登魁打造台灣娛樂業半壁江山 黑白兩道傳奇一生
 邵氏、電懋影業拼鬥 「國聯」意外在台結果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邵逸夫打造出兩大影視帝國——邵氏兄弟與無綫電視(TVB),成為華人娛樂圈的巨星製造機。林黛、樂蒂、凌波等早期巨星,奠定邵氏影業的黃金時代;而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等至今仍是票房保證的影壇常青樹。

1950年代中後期,邵氏與林黛合作《貂蟬》、《江山美人》等賣座電影,更讓林黛成為亞洲影展四屆影后、邵氏的「天字第一號紅星」。雖林黛英年早逝,邵氏痛失紅牌,但李麗華、樂蒂等仍在當紅,凌波更是傳奇般一舉爆紅。邵氏女星陣容從未褪色,包括自家南國訓練班出身的鄭佩佩、李菁等人,以及來自台灣的何莉莉、胡燕妮等,皆曾是當家花旦。

1965年,邵逸夫開始涉足電視業,1967年無綫電視正式開播。面對1970年代中後期嘉禾及1980年代新藝城的崛起,邵氏電影產量漸減,轉向發展電視事業。1987年,邵氏電影正式停產,留下超過1000部作品與數十項國際影展榮耀。此後,邵氏仍透過附屬公司零星參與電影投資。

邵氏導演張徹在1970年代捧紅了王羽、姜大衛、狄龍等動作男星,而許冠文則憑李翰祥導演的《大軍閥》爆紅。雖然邵氏電影王國在1980年代逐漸式微,但仍推出鍾楚紅、夏文汐、張曼玉、葉童等新一代女星,並把王祖賢從台灣帶進香港影壇。

進入電視黃金年代,TVB捧出「五虎將」——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湯鎮業、苗僑偉,他們主演的港劇風靡東南亞;梅艷芳等歌手亦藉由TVB迅速成名。

方逸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行政主席邵逸夫、鍾麗緹、金城武、梁朝偉、恬妞、萬梓良、莫可欣出席「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開播酒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9/28 王忠明攝影)
方逸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行政主席邵逸夫、鍾麗緹、金城武、梁朝偉、恬妞、萬梓良、莫可欣出席「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開播酒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9/28 王忠明攝影)

在私人生活方面,邵逸夫1932年與黃美珍於新加坡結婚,育有一子兩女。黃美珍曾參與邵氏公司財務事務,1987年病逝於洛杉磯,享壽85歲。

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結婚。方逸華原名李夢蘭,年輕時因家庭經濟困難踏入歌壇,後受邵逸夫賞識進入邵氏,並逐漸掌握實權。方逸華多年來被尊稱為「方小姐」,在黃美珍去世多年後才正式與邵逸夫成婚。隨著電影事業轉型,兩人將重心放在電視領域,對TVB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於家中安詳辭世,享耆壽107歲。他晚年逐步淡出管理權,並積極投身慈善,特別重視教育與科技。邵逸夫資助中國多所高校設立「逸夫樓」,並創立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以表彰對教育與科研傑出貢獻的人。

香港影視大亨…縱橫華人圈

邵逸夫 107年傳奇人生謝幕

2014-01-08/經濟日報/A12版/兩岸焦點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七日電】香港電視電影大亨邵逸夫,7日早上在家中辭世,結束他107年的傳奇人生。

1907年出生在寧波鎮海的邵逸夫,在家中排行第六,在香港被尊稱「六叔」。他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邵行銀,傳說因早年「六叔」出入十里洋場和歡場,後來遇到現在被稱為「六嬸」的方逸華,方慧眼識英雄,一心跟定「六叔」,由之成就他在華語世界的電影和電視王國的江山。

邵逸夫1958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電影曾長期壟斷香港電影工業,《上海灘》、《霍元甲》、《射雕英雄傳》等名片的名字,至今還被傳頌。更有人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邵氏電影。

1965年,他與利孝和、余經緯等人投得香港免費電視牌照,兩年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迄今一直佔據香港的收視領先地位。過去40多年,推出電視劇1,500多部。邵逸夫還創辦了無線藝人班、勁歌金曲歌手大賽和港姐選美比賽,香港演藝圈一輩輩明星,多出自於斯。

在其後人無意接班下,邵逸夫2011年把上市公司電視廣播26%股權,以港幣62億元售予香港財經界稱為「殼王」的陳國強牽頭的財團,台灣財經界女強人王雪紅,名列財團名單之中。而邵逸夫本人就此宣布退休,逾半個世紀的邵氏王朝,就此熄燈。

邵逸夫被視為香港最大的慈善家,他在香港歷年捐助社會、熱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港幣100億元。

在中國大陸,邵逸夫的慈善名聲,更廣布大陸31個省市。早在1980年代,他就捐資保護敦煌,為壁畫裝上玻璃屏風。敦煌研究院為感謝邵逸夫善舉,特立碑予以紀念。

他還被視為最大的教育慈善家,25年內就捐贈港幣47.5億元,惠及6,000多個教育項目。大陸不少大學中,都有以他命名的教育樓、圖書館。是以,7日大陸多間大學的學生立即發起了「收集整理逸夫樓」的活動,為他送行。

邵逸夫的107年,做了太多的事,但他生前曾談及其長壽之道,說他有「三不做」:「第一不賭錢,第二不喝酒,第三不做不正常的事。」

相關新聞

靈車司機嫌車廂味道重罵「好臭沒洗澡?」 半夜驚見1幕嚇瘋

做人要保持敬畏之心,對往生者亦要給予尊重,切勿胡亂說話!馬來西亞有靈車司機分享經歷,指他有次負責運送遺體時,駕駛途中嗅到濃烈的屍臭味,他口不擇言稱:「怎麼這麼臭?活著的時候沒洗澡嗎?」他於當晚回家因為

「真馬版」旋轉木馬!30年前士林夜市騎迷你馬 五圈30元馬不停蹄

迷你馬由於身軀嬌小,外表可愛,深受大人小孩的喜愛,而在1987年的士林夜市,就曾出現了由迷你馬拖動的「旋轉木馬」,五圈要價30元,吸引了許多小孩前去遊玩。而事實上,迷你馬的設施在 80 年代就時常能見到,也成為過去時代的獨特光景。

道教超硬考試!赤腳「登刀梯」通過才能當法師

在台灣南部的道教科儀之中,「登刀梯」常是法師的「武考」項目,或者是道士晉升道長的考驗之一。因為由不鏽鋼刀鋒組成的天梯,刀口銳利,具有相當的危險性,並給旁人視覺震撼,所以每次舉辦「登刀梯」科儀,總會吸引許多人的目光。

苦幹實幹的年代!1950年代軍方推動「克難運動」 催生「克難街」、「克難樂隊」時代詞彙

1950年國軍發起「克難運動」,在各部隊、機關、學校鼓勵發揮雙手萬能的精神,克服困難,從事生產、建設、發明、節約等工作,以克難的方式創造成果。在那個時代,隨之而來誕生「克難英雄」、「克難鋼盔」、「克難樂隊」、「克難號汽油車」、「克難街」等詞彙。

比老三台還早! 天主教神父創立「光啟社」成台灣電視的開路先鋒

「光啟社」堪稱台灣電視發展的開路先鋒,其歷史甚至早於台灣三家無線電視台的成立。這家由天主教會支持、被譽為「沒有天線的電視台」的機構,自1958年創立以來,對台灣社教與兒童節目的推動貢獻良多。

老台北政商名流最愛「上海浴室」! 師傅搥背捏腳手藝一流

戰後初期在台北市區盛行的「上海浴室」,係由來台的上海商人引進,除了泡熱水澡放鬆身心,還有師傅提供理髮、擦背、剪指甲等高級服務,消費金額遠高於當時一般人去的普通浴室,受到許多外省政商名流喜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