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青春搞笑劇《青春6人行》蔡依林、梁詠琪都曾參一咖

華視電視劇「青春六人行」錄影情形。圖為棒球選手張泰山(前排左起)、張誌家、藝人黑人( 陳建州)、李威(後排左起)、周群達、吳姵文、阿雅(柳翰雅)、小S(徐熙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11/23 林承樺攝影)
華視電視劇「青春六人行」錄影情形。圖為棒球選手張泰山(前排左起)、張誌家、藝人黑人( 陳建州)、李威(後排左起)、周群達、吳姵文、阿雅(柳翰雅)、小S(徐熙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11/23 林承樺攝影)

2001年,華視推出一檔創新的節目《青春六人行》,由當時正值青春當紅的小S(徐熙娣)、阿雅(柳翰雅)、陳建州(黑人)、李威、吳姵文、周群達等六位新生代藝人共同演出。節目採情境喜劇形式,主打六位個性鮮明的年輕人湊在一起,現場不需刻意安排,就能自然擦出笑料與火花。

《青春六人行》是台灣當時少見的綜藝型情境劇,靈感可見類似國外影集《Friends》、《妙管家》的風格,並加入綜藝節奏,開創全新的節目型態。節目的卡司明顯瞄準年輕族群,不僅話題性強,也展現出演員的青春魅力。其中吳姵文甚至為節目挑戰大尺度,首次獻出電視上的「出浴」畫面,引發不少話題。

節目播出後,曾吸引不少目光,後期更加入梁詠琪、任達華、蔡依林等人氣明星客串,笑料與話題更加升級。然而在收視與業務層面的現實考量下,節目第二季被縮短為60分鐘,並取消原本的情境劇橋段,轉向更純粹的綜藝形式。這樣的轉型雖然希望吸引更多觀眾,卻未能延續先前的熱度,最終節目收視下滑而草草收場。

愛笑的蔡依林初演喜劇

碰上搞笑高手黑人頻笑場

2001-12-18/聯合報/26版/娛樂視窗

【記者江聰明╱台北報導】「少男殺手」蔡依林平常都是笑臉迎人,首次跨刀參加華視情境喜劇「青春六人行」,原本希望能有絕佳表現的她,拿出在學校K書的本領猛K劇本,卻偏偏碰上搞笑高手小S及黑人,害得她全毀在笑場裡,整個單元就在「噗嗤」聲中結束錄影。

製作單位為了蔡依林破天荒插花演出情境喜劇,並配合耶誕節來臨,特地設計主題單元「誰是我的聖誕情人?」蔡依林飾演聖母瑪莉亞,小S是小天使,黑人則是剛誕生的耶穌,因為大夥兒都知道蔡依林是最喜歡笑的人,錄影前,三個人事先說好了絕不能笑場,沒想到,蔡依林看到黑人「高人一等」剛誕生的耶穌造型時,「噗嗤」地大笑出來。

相關新聞

靈車司機嫌車廂味道重罵「好臭沒洗澡?」 半夜驚見1幕嚇瘋

做人要保持敬畏之心,對往生者亦要給予尊重,切勿胡亂說話!馬來西亞有靈車司機分享經歷,指他有次負責運送遺體時,駕駛途中嗅到濃烈的屍臭味,他口不擇言稱:「怎麼這麼臭?活著的時候沒洗澡嗎?」他於當晚回家因為

「真馬版」旋轉木馬!30年前士林夜市騎迷你馬 五圈30元馬不停蹄

迷你馬由於身軀嬌小,外表可愛,深受大人小孩的喜愛,而在1987年的士林夜市,就曾出現了由迷你馬拖動的「旋轉木馬」,五圈要價30元,吸引了許多小孩前去遊玩。而事實上,迷你馬的設施在 80 年代就時常能見到,也成為過去時代的獨特光景。

道教超硬考試!赤腳「登刀梯」通過才能當法師

在台灣南部的道教科儀之中,「登刀梯」常是法師的「武考」項目,或者是道士晉升道長的考驗之一。因為由不鏽鋼刀鋒組成的天梯,刀口銳利,具有相當的危險性,並給旁人視覺震撼,所以每次舉辦「登刀梯」科儀,總會吸引許多人的目光。

苦幹實幹的年代!1950年代軍方推動「克難運動」 催生「克難街」、「克難樂隊」時代詞彙

1950年國軍發起「克難運動」,在各部隊、機關、學校鼓勵發揮雙手萬能的精神,克服困難,從事生產、建設、發明、節約等工作,以克難的方式創造成果。在那個時代,隨之而來誕生「克難英雄」、「克難鋼盔」、「克難樂隊」、「克難號汽油車」、「克難街」等詞彙。

比老三台還早! 天主教神父創立「光啟社」成台灣電視的開路先鋒

「光啟社」堪稱台灣電視發展的開路先鋒,其歷史甚至早於台灣三家無線電視台的成立。這家由天主教會支持、被譽為「沒有天線的電視台」的機構,自1958年創立以來,對台灣社教與兒童節目的推動貢獻良多。

老台北政商名流最愛「上海浴室」! 師傅搥背捏腳手藝一流

戰後初期在台北市區盛行的「上海浴室」,係由來台的上海商人引進,除了泡熱水澡放鬆身心,還有師傅提供理髮、擦背、剪指甲等高級服務,消費金額遠高於當時一般人去的普通浴室,受到許多外省政商名流喜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