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觀光台車成立近百年 從伐木人力推車到觀光熱門景點

台灣山林資源豐富,在日治時期,當時日本政府便開發不少林木運輸系統,在烏來便打造了「台車」系統,也是全台唯一的台車,而隨著林木禁伐,烏來台車漸漸轉向觀光用途,儘管一度因蘇迪勒颱風停駛,至今仍是台灣重要的觀光資源和文化資產。
1928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在烏來發現大片檜木林,為運送伐木機具與木材,開始鋪設一條貫穿山林的輕便軌道,並且架設「台車」。所謂的台車,最早只是一張裝上四個輪子的木製平台,在狹窄的輕便軌道上以人力推送,在尚無勞工保險的年代,台車工人不僅需要耗費巨大體力,還要面對山區運輸的高度風險。
1951年,隨著公路開通至烏來,國內外遊客逐漸湧入。當時由於烏來街區至瀑布僅有台車軌道連通,運木台車開始兼具載客功能。到了1960年代,美、日遊客大幅增加,台車工人一天常需往返30至40趟,載著遊客穿梭於清流園至瀑布之間。
為因應觀光需求,在1964年,林務局將全長約1.5公里的單軌路段擴建為雙軌,改善會車時遊客需下車等候的不便。1974年,台車正式邁入機械化時代,告別人力推送的歷史。1987年,瀑布站前增設隧道供車輛調頭,取代原有的轉車台系統。
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挾帶776.5毫米的超大豪雨重創烏來山區,造成台車軌道路基掏空、嚴重受損而停駛。林務局投入超過5500萬元進行修復工程,由於軌道狹窄,大型機具無法進入,許多工作必須仰賴人力搬運,工程相當艱辛,直到 2017年8月,歷經兩年整建的烏來台車終於復駛。新車體彩繪了山豬、樹蛙及泰雅族小朋友等在地元素,展現嶄新面貌。
重塑烏來魅力 林務局打台車牌1991-12-13/聯合報/36版/消閒
【記者林秀芳/台北報導】烏來風景區對遊人逐漸失去魅力,林務局打算藉烏來台車「攬客」。林務局眼見太平山的蹦蹦車造勢成功,目前打算如法炮製,為烏來風景區找回昔日風光。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日前前往烏來勘察,決定美化烏來台車,整修裝潢後,出奇招以吸引遊人。從烏來搭台車到瀑布區一點六公里只需十分鐘,走路要半小時,沿途盡是白練掛青山的景色。台車比太平山的蹦蹦車略小,林務局已決定擇期出招,辦即興活動,在烏來台車上大作文章,吸引遊客上烏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