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是「養鰻王國」! 鰻魚產業的繁榮與衰退
日本人愛吃鰻魚的習俗舉世聞名,80、90年代的台灣鰻魚產業非常興盛,最鼎盛時台灣出口的鰻魚占日本總消費量的近6成,甚至高居全球之冠,因此贏得「養鰻王國」之美譽。
宜蘭頭城沿海的漁民們曾有句俗語:「南有烏金,北有白金!」,這是對當時南北漁業特產的形象描寫。南部以烏魚子聞名,被稱為「烏金」;而北部則以鰻魚苗為主要捕撈對象,被稱為「白金」。每年冬季,當東北季風來臨時,頭城沿海的居民便會全員動員,聚集在海邊捕撈鰻魚苗,海邊比夜市還熱鬧,處處是燈火和鰻仔寮,這些鰻魚苗因其高價值性,成為沿海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甚至有些人因此一夜致富,但也有不少人淪為波臣。
隨著中國沿海地區的鰻魚養殖業逐漸興起,其產量不斷增加,價格也比台灣的更具競爭力,使得中國逐漸取代了台灣在鰻魚市場上的地位,台灣的鰻魚產業開始走下坡,「養鰻」繁盛的景況已不復從前。
鰻魚、蘆筍和洋菇並稱外銷的三顆星
1981-10-25/經濟日報/14版/慶祝台灣第卅六屆光復節特刊
【劉朗】台灣光復後,三種外銷值最大的農漁產是鰻魚、蘆筍和洋菇;它們是新興的產業,也是化腐朽為神奇的「三顆明星」。
鰻魚的養殖,是利用濱海寸草不生的荒地;蘆筍是利用沙地或河灘地;洋菇是利用稻草,培育出來的;所以這三樣農漁產品,並沒有妨礙台灣正常的良田利用,很值得我們重視。
提起鰻魚,就會使人想起蔡能。
蔡能是鰻魚輸出公會的理事長,台灣的養鰻事業,在他手裏成為一種龐大的行業,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他是「鰻魚大王」。本報記者訪問了他。
蔡能說,中國人和日本人,很早就知道鰻魚是一種高級精美食品,在台灣光復前,農村的人,偶而在稻田、水溝想提到一條鰻魚,都捨不得吃,一定要孝敬長輩或者把它賣掉。
台灣原來也不懂得養鰻,海邊的漁家捉到寸長的鰻苗,只會拿它餵鴨子。
十年前,鹿港漁民出身的蔡能,到日本旅遊,看到日本人那麼愛吃鰻魚,返國後,大力提倡養鰻事業,從民國五十七年起,台灣鰻魚外銷才有了一線曙光,當時,鰻魚的外銷金額,一年不過只有十幾萬美元而已,可是到上個鰻魚年度(每年九月一日到次年八月三十一日是一個鰻魚年度)外銷金額突破了二億美元大關,在農漁產品中,成為最大的一個行業。
蔡能很自豪的指出,一年外銷二億美元的鰻魚,只不過用了二千五百公頃海埔新生地,而台糖的甘蔗種植面積達四萬五千公頃良田,去年外銷也不過一億八千餘萬美元而已。
他指出,十四年來,鰻魚外銷的總金額多達十四億餘美元,成長率高達二千二百多倍,目前仍繼續增加中。
日本是鰻魚外銷的最大市場,去年銷日一萬八千餘噸加工鰻魚一萬三千八百餘公噸。金額一億九千二百二十五萬美元。
另有外銷香港、歐洲等地區八百四十一公噸,內銷三千八百七十二公噸,總計二萬七千餘公噸。
活鰻魚在三年前輸往德國成功,去年有三萬多公斤,今年由於馬克大幅升值,銷售不及一千公斤。
美國市場也銷過二次活鰻,遙遠的巴西也有過紀錄,是活鰻最長的旅途。
日本市場與西德市場嗜鰻需要略為不同;日本喜歡較小鰻魚,一公斤約五至六尾;西德喜歡較大的鰻魚,一公斤為二至三尾。
活鰻外銷在技術上,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它是用大的PE袋,灌入氧氣,加上冰塊,使鰻魚成為冬眠狀態,經過空運旅途到達目的地後,冰塊融化,鰻魚甦醒過來。
有人會問,日本人既然喜歡吃鰻魚,為什麼不大量生產,卻依賴台灣呢?
原來鰻魚喜歡在暖和的氣候,台灣溫度高,尤以南部,一年四季,鰻魚幾乎沒有冬眠,日本天氣就不行,往往在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有四、五個月的冬眠期,影響了生長。
但是,鰻魚苗我們還不能繁殖,每年都要向日本、韓國買進,每尾鰻苗需要新台幣二至二.五元,缺貨時,曾經一條高達二十元。
台灣得天時地利之賜,成為「鰻魚王國」,目前從事養鰻的人家,達三千二百餘戶,從事加工者八百戶,從事養鰻人口達一萬餘人,以人口與鰻魚銷售金額來看,是一項生產力頗高的行業。
蘆筍是我們另一項稱譽世界的新農產,目前佔世界蘆筍總輸出量的百分之七十,大部份銷往歐洲,小部份銷往日本、美國、加拿大。雖然,巴西、墨西哥、西班牙、中國大陸等地也有輸出,業者估計,在五年內還不致受到威脅。
蘆筍製罐後外銷,是各類食品外銷罐頭中,金額最高的一項,民國六十九年曾達美金一億一千餘萬元。外銷地區以西德為主要市場,以民國六十七年為例,西德佔我輸出量的百分之六十四,另據西德統計,中華民國蘆筍罐頭佔其進口量的百分之八九.一,西德食品專家譽台灣蘆筍業者是「世界最成功的推銷員」。
蘆筍在我國不是一項傳統的作物,它是在光復後的近年引入台灣,利用沙地及河灘地從事栽培,早在民國五十九年即達一萬五千公頃,次年並達一萬七千五百公頃,之後,栽培逐次減少,至六十八年,尚有一萬一千五百餘公頃,收穫量也由六十九年十二萬一千公噸,減少到九萬二千公噸,這是計劃產銷的結果。
蘆筍的收穫期是每年的四月到十一月,當蘆筍的製罐季過去後,恰好接上洋菇季節,在時間上是最好的搭配。
蘆筍是從美國引進的農作物,前些年,我們雖然大量出口,但蘆苗卻從美國進口,直到近年,才研究成功,自行結子育苗,使生產成本隨之降低,筍農收益隨之提高。
洋菇是一種美麗的農產品,短短地根,圓圓地白色菇帽,真像一朵花,可是,它的根源卻是腐蝕的稻草,悶在茅草搭成的草屋裏,四圍密不通風,一旦經過烹調能手處理,端上餐桌,卻滋味鮮美。
洋菇是光復較早育成的作物,早期外銷情況一直很穩定,六十六年曾達三百八十九萬九千餘箱,外銷金額達一億零四百八十六萬元,是外銷值的最高紀錄。
洋菇外銷以美國地區為主,佔我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六十六年曾達一百八十九萬箱,美國於一九八○年十一月起分三年提高洋菇罐頭關稅至百分之三十三,在此之前,歐洲共同市場又限制進口量為一千噸,六十八年歐洲更進一步禁止洋菇進口,韓國及中共的洋菇加入了競爭,雖然如此,洋菇的出口量仍然減退有限,至去年五月,歐洲共同市場宣佈,重新准許我國洋菇進口,配額五萬箱,同時,我國順利地打開了東歐市場,洋菇出口值得能恢復昔日水準。
我國洋菇生產並不是最理想的環境,以單位產量而言,一直在三十五至四十公斤間,僅及韓國的三分之一,所幸,我國的經濟較為安定,韓國的通貨膨脹幅度大,生產成本上升,亦未實施計劃產銷,陷於困難,不如我國計劃產銷,外銷順利。
我國食品外銷多達八十餘項,除洋菇、蘆筍、鰻魚外,尚有竹筍也是實施計劃產銷的農產品,外銷地區以日本為大宗,次為美國,但出口價格卻十分低廉,以六十八年為例,出口四百六十萬箱,金額僅三千萬美元,平均每箱單價僅六.五美元。六十九年起實施計劃產銷,加上天旱,出口量減少,但單價卻提高到每箱十美元,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主任秘書李鏡清說,香蕉和鳳梨雖然在台灣都是傳統作物,但台灣光復後,才得大量外銷。香蕉外銷的黃金時代是民國五十二年至六十年,此後因中南美香蕉、菲律賓香蕉進入日本市場,至目前為止,我國香蕉僅佔日本輸入量的百分之十而已。
鳳梨的情形亦不理想,主要是農村人口減少,生產成本上升,出口量僅約六十三年巔峰時的一半而已。
外銷水果中,柳丁、柑桔,也是盛極而衰的項目,以柳丁言,民國五十一年外銷量曾達一百八十萬箱,現僅剩下十萬箱。柑桔在民國六十一年時曾達二八○萬箱,去年也只剩下二百萬箱。外銷所以衰退,主要原因是國內生活水準提高,內銷價比外銷好,當然優先供應國內需要了。
台灣的無子西瓜,外銷香港大獲好評,去年曾達五十萬箱,並外銷至加拿大等地。
台灣得光復之賜,兼以水利發達,氣候良好,新興外銷食品不勝枚舉,是台灣經濟發展中一項難得的成就。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