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不敵公路競爭 1980年代一度面臨存廢問題

圖為阿里山火車列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7/12/30 本報記者攝影)
圖為阿里山火車列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7/12/30 本報記者攝影)

名列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的阿里山鐵路,是許多鐵道迷追逐的焦點,更是遊客上阿里山必搭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特殊節日想要搭乘可是一票難求。但事實上,阿里山鐵路在1983年竟不敵公路競爭,面對巨額虧損,甚至一度面臨廢除的命運。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特色,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高到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全長71點34公里,從竹崎站駛入山線盤旋而上,到了山頂再以「8」字型離開獨立山,途中歷經熱帶林、暖帶林、溫帶林、寒帶林等林相,終點有著名的石猴、千人洞、巨木等,風景秀麗宜人。

自從1982年阿里山公路通車以來,阿里山的遊客不減,旅館也天天客滿,但遊客卻是捨棄森林鐵路,選擇方便快捷的公路,讓阿里山鐵路乏人問津,每年虧損額度不斷增加,一年就高達1.1億元,導當時台灣省府委員會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存廢問題開始進行檢討。

省林務局新推出的阿里山號特快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2/02 陳嘉南攝影)
省林務局新推出的阿里山號特快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2/02 陳嘉南攝影)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由林務局經營,自從公路通車以後,上山時間縮短到二小時,森林鐵路已無法競爭,生意每下愈況,最終入不敷出成為令人頭痛的大包袱,林務局不想要,鐵陸局不想接,幾乎面臨廢除的命運,省府當時不得不提出經營對策,除了推出各種攬客措施或推出套票,還進行了阿里山觀光資源的盤點以挽救頹勢。

倖免被拆的阿里山鐵路,開始全盤規劃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包含討論祝山線的開闢,眠月風景區的規劃等。後來,甚至在1986年與日本大井川鐵路締盟為姊妹鐵路,以爭取日本旅客來台。

名列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阿里山鐵路.夕陽餘暉 年虧一億多.存廢關頭

1983-08-04/聯合報/03版/第三版

【本報記者韋蜀遊特稿】從去年七月一日阿里山公路通車以來,儘管山上的旅館天天客滿,但森林鐵路卻乏人問津,去年度虧損高達一億一千萬元,省府委員會對這個歷史悠久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存廢問題,已經開始檢討。

長久以來,森林鐵路已經是林務局的一個包袱,當時是唯一登上阿里山的交通工具,雖小有虧損,林務局可以由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門票收入彌補。

但從公路通車以後,上山時間縮短到二小時,森林鐵路已無法競爭,但火車每天仍然照開,虧損情況愈形嚴重,省府不得不提出經營對策。(下略)

阿里山鐵路不敵公路 林務局想點子奪旅客

1983-03-12/民生報/11版/影劇新聞版

(中興新村訊)阿里山公路通車後,台灣省林務局經營的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大受影響,該局局長許啟祐說,林務局正計劃與台汽公司合作,鼓勵登山遊客往返阿里山,去程搭乘火車,回程搭台汽公司班車;也可以去程乘台汽班車,回程搭火車。

許局長說,為了吸引遊客搭乘火車,該局已決定,凡購買阿里山森林鐵路中興號來回票旅客,可以免費乘眠月線觀光鐵路列車到石猴站遊覽,以增遊興。他說,眠月線觀光鐵路位於海拔二千多公尺,風景優美,自阿里山經塔山到眠月石猴站,全長九點二公里,景色如繪,終點有著名的石猴、千人洞、巨木等,沿線右側懸崖峭壁上,長著稀有的葉蘭,左側林木茂盛,奇花異卉,近觀遠跳,美不勝收。(下略)

延伸閱讀

阿里山公路沿途櫻花開 元旦連假吸遊客紛停車拍照

阿里山茶搶手 種植環境適合與製作技術優良

冬茶雨水足 阿里山高山茶收成大增3成

迎接2024第一道曙光 阿里山看日出聽音樂還能品嘗美食

相關新聞

除夕圍爐輕鬆上菜! 2002年超商「年菜外賣」引領過年新風潮

對於小家庭與單身族群而言,若想打造圍爐盛宴,但又因為「零廚藝」而難以自行準備年菜,「年菜外賣」便成為他們最佳的選擇。目前,台灣整體的年菜外賣市場持續擴大,而這股趨勢其實並非近年才出現。早在2002年,便利超商便開始與中央廚房加工廠合作,搭配預購、宅配的銷售方式,推出「年菜外賣」的便捷服務,這不僅節省了大量準備時間,也引領了食品市場的新趨勢。

「沖太白粉」年輕人覺得新奇! 古早味甜點暖身又美味

提起「太白粉甜湯」,許多長輩總會勾起對古早味的記憶。這道由太白粉、熱水和糖簡單組成的甜湯,曾經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幻甜點。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飲食文化的多樣化,這類傳統小吃逐漸式微,許多年輕人甚至未曾聽聞,更遑論品嚐。

跟宮廟借發財金600元 他還金帶千元鈔問:可否找400元?

春節將近,很多信眾會前往宮廟祈求新的一年萬事如意,也有人會去還願、還發財金。日前有位信眾發文表示,他去年跟宮廟借了發財金600元,今年去還金時,問櫃檯說「我只有一千,可以找400元給我嗎?」對此,網友曝不同做法,有人認為應該多添一點,添到800元,也有人認為就還原本的錢即可。

每天跟人輸贏!他端整盆「尪仔標」感嘆回憶殺 一用詞被揪出「這裡長大 」

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上貼出一組照片並發文表示,他回想當年國小下課時,學校走廊經常像辦尾牙一樣熱鬧,一群挑戰者趴在地上比ㄅㄧㄚ公。照片中一整盆的「昂阿飄」,令原PO感嘆「滿滿的回憶殺」。照片曝光,立馬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直呼:「這很回憶ㄟ,我都ㄅㄧㄚ輸。」

比周星馳還早的喜劇之王! 「許氏兄弟」對香港娛樂圈貢獻有多大?

許氏兄弟指的是香港娛樂圈舉足輕重的四位兄弟: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與許冠傑。他們對香港電影與音樂產業的卓越貢獻,使他們獲得「許氏四傑」的美譽。

我國在美重要資產 百年古蹟「雙橡園」見證外交歷史現場

美國華府的雙橡園(Twin Oaks),在1937年至1978年間是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官邸,屢屢成為重大外交事件的新聞現場,在對美外交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1950至1960年代,先總統蔣中正的夫人蔣宋美齡訪美時,多次下榻於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