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乘溫泉之鄉 被遺忘的老北投車站

民生報主辦的「淡水最後一班列車」,圖為北投車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7/16 許振輝攝影)
民生報主辦的「淡水最後一班列車」,圖為北投車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7/16 許振輝攝影)

還記得繁華熱鬧的淡水支線嗎?那條充滿舊日旅行情懷的台鐵支線,載運了87年的時光,來來往往的旅客絡繹不絕。然而,該支線在1988年宣布停駛,大部分車站也在停駛後不久拆除、改建、遷移,許多車站在原址或附近興建成捷運站,繼續延續交通的使命,而「北投車站」就是其中之一。

 【同場加映】
 北淡線結束營運: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台灣首座捷運站是哪站?淡水線這兩站當年搶當第一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不同於充滿名氣與商業化,以溫泉、觀光為主的新北投車站,北投車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轉乘車站,它分別連結了淡水至新北投、淡水至台北的兩條路線,載著許多過客前進溫泉之鄉,或是步入繁華都市的生活。

北投車站的歷史,要從日本人於明治34年8月(1901年),設立「北投停車場」說起,北投的木造站房是在昭和9年(1934年)才正式完工,這也是老北投車站早期的樣貌,經過修建後漸漸變成我們印象中的日式和台式兼備的車站。雖然,當年北投車站的繁榮不比1936年完成的新北投車站,但是老式車站、燈箱站牌依舊會勾起許多回憶。

民生報主辦的「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民眾在北投站和站牌合影留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7/16 許振輝攝影)
民生報主辦的「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民眾在北投站和站牌合影留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7/16 許振輝攝影)

現今,有關老北投車站的說明介紹並不多,我們仍可透過舊報紙一探北投車站的過往。1954年《聯合報》曾報導北投火車站發動全站員工,修復旅客防空洞,該防空洞就設於當時的第三月台北側,由於擔心發生空襲,為保護旅客安全,在當時有再增設防空洞的打算,以容納更多的人。雖然那些防空洞已不復存在,但從當年的時空背景,可知北投車站在69年前,勢必有不少的乘客量。

此外,民國47年在石牌至北投間新增「王家廟站」,而民國49年11月,又在北投至關渡間新增「忠義站」,這兩站在過去都由北投站統一管理,可見老北投站不只承啟整條淡水線簡易站及招呼站,是淡水支線重要的二等站,同時也是溫泉旅客嚮往的新北投線的起點。

★加入 報時光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經典好文即時看!

新聞特寫

北淡線最後列車

1988-07-17/聯合報/05版/文化‧藝術

【費林】北淡線最後一班火車,是由新北投支線開往台北的三一三四列車;十五日深夜,它在難捨與催促聲中,緩緩駛進了歷史七月十五日深夜,對關心北淡線火車的社會大眾與該線鐵路局員工來說,可真是一個充滿了激情、興奮,以及些微感傷的夜晚。

就在這一夜,北淡線火車結束了它奔馳八十七年的旅程,同時將台灣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段時光,駛入了歷史。

根據鐵路局時刻表的正常作息,每天北淡線上的最後一班火車,是由新北投支線開往台北的三一三四班次列車,開車時間為晚上十一時廿分,抵達台北時間為十一時四十五分。

然而在這最後一夜,由於民眾的熱情與依依不捨,三一三四列車直到深夜十一時四十二分,才在新北投車站票務員王添福與駕駛林金泉的再三催促、乘客鼓掌歡呼聲,以及民眾夾道歡送燃放鞭炮聲中,緩緩地踏上它的不歸路。

八十七年的北淡線火車,處處是歷史。不僅車廂、沿線車站、鐵道設備深深烙印著歲月痕跡,即使工作人員也都資歷甚深。以七月十五日最後一班列車來說,駕駛林金泉年紀輕輕,卻已有十四年的資歷,而列車長林輝秀更是元老,服務鐵路局已四十三年,對火車、北淡線,都有一股說不盡的濃厚感情。

林金泉一面在小小的駕駛間內駕駛最後列車,一面緩緩敘述北淡線的滄桑變化。他說,新北投支線生意曾經非常鼎盛,除了觀光客,加上學生、上班族,幾乎班班客滿。但北投禁娼之後,加上社會現代化,已越來越少人搭乘這條線,有時候晚上的三一三四列車,乘客不到三人。

對於搭上這班北淡線最後列車的民眾來說,這一晚的確令人難忘。車廂內充滿了節慶氣氛,大家望著車窗外流逝的一個個月台,眼裡流露不捨之情,像是目送一位老友離去,不願意卻又無可奈何。乘客中有學生、社會人士,有遠從桃園趕來的,他們或許動機不一,然而對北淡線火車的濃情卻是相同的。他們在車廂內拍照、請列車長蓋章簽名留念、到站時請每站站長合照,動作中流露出濃厚的儀式味道。的確,這是一趟虔誠莊嚴的告別式。(下略)

延伸閱讀

免費搭直升機玩九州!九州三城市徵選「奢華之旅宣傳大使」

林玉珠與她筆下的淡水風景──#名單之後082

郝譽翔書寫城北舊事 回首世紀末北投青春與魔幻

陽明山溫泉水枯竭 前山公園公共浴池、溫泉關閉

相關新聞

90年代四大天后之首!歌壇東方不敗張清芳

張清芳與林憶蓮、王菲、張惠妹被公認為19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四大天后」,其中張清芳因每年皆有新作品問世,表現最為傑出,又被譽為四大天后之首。由於她的專輯張張大賣,媒體更封她為「東方不敗」。

微風南京的前世今生 從環亞百貨一度被老鼠會鴻源接管

台北市微風南京百貨的前身可追溯至1987年的環亞百貨。當時,環亞百貨是台北市規模最大的百貨之一,但因管理問題與財務危機,營運狀況急遽下滑,負債累累,欠下鉅額房屋稅,甚至發生票據跳票與廠商撤櫃,導致營業額大幅下滑。

1.5億港幣製作《創世紀》 集結一線港星被評為商戰劇的巔峰之作

1999年,TVB耗資1.5億港幣打造的商戰鉅作《創世紀》,憑藉扣人心弦的劇情與豪華卡司,成為當年矚目的電視劇之一。該劇雲集羅嘉良、吳奇隆、古天樂、郭晉安、邵美琪、蔡少芬等一線港星,當年在劇中跑龍套的幾位演員,像林峰、楊怡、劉愷威、馬國明等等,之後也都成為TVB的一哥一姐。總長106集,分為兩部,講述企業家的奮鬥歷程及人性的轉變,被譽為現代商戰版的「春秋戰國」。

「台灣水電工」轟動全台!謎片始祖女星宣宣華麗轉身成醫生娘

2003年網路上一部成人影片「台灣水電工」引發社會轟動,這部由陳伶宣(宣宣)和宋致賢(阿賢)合拍的「台灣水電工」成為台灣本土謎片的代名詞。當時年僅19歲的宣宣和阿賢因此成了台灣最紅的本土AV演員,但宣宣進軍演藝圈未果,在38歲時嫁給大她12歲的肝膽腸科醫師林暘朝,讓宣宣從豔星搖身一變成為醫生娘,同時還擁有名車與豪宅,轉變之大,令人大感意外。

台灣腳底按摩之父原來是外國人!「吳神父腳底按摩」遍布全台還紅到國外

在台灣隨處見到「吳神父腳底按摩」招牌的店家,很多民眾不知道,這位吳若石神父其實是瑞士人,本名為Josef Eugster Johann。他長年派駐在台東長濱的天主堂,被當地原住民暱稱為「Kacaw」,意指「長濱之子」。

1975年小說「拒絕聯考的小子」大賣 同名電影也叫座!

1975年出版的小說「拒絕聯考的小子」,讓在聯考制度下的許多苦悶年輕人感到共鳴,隨即在台灣造成轟動,熱銷數十萬本。1979年翻拍成同名電影,與原著一樣叫好又叫座,還捧紅女主角彭雪芬。她後來嫁給吳東亮,成為台新金控董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