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朱立倫拋520罷免賴總統 黃國昌表態了:很多台灣人心聲

烏若承認克里米亞歸俄等同叛國!專家揭恐陷2死結 烏官方說法洩玄機

蘋果麵包有老兵故事!源自60年代美軍文化的懷舊點心

劉伯伯早年騎著腳踏車叫賣劉麵包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6/05/11 陳言喬攝影)
劉伯伯早年騎著腳踏車叫賣劉麵包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6/05/11 陳言喬攝影)

1968年2月,麵包學校(中華民國麵麥食品推廣會烘焙技術訓練班)在南港展示學生受訓成果,聯勤總司令劉廣凱上將受邀參觀,將之做為國軍推行麵食的參考。當時他遇到被稱「劉麵包」的訓練班班長,原來這位班長名叫劉哲基,也算劉廣凱的「家門晚輩」,是位退伍軍人。

劉哲基1949年隨部隊來台後,得了胃出血和肺炎併發症,幾乎走進太平間;他秉持革命軍人堅忍不拔的精神,1959年退役後,每天騎著腳踏車為人送麵包,一天的工資只有10塊錢。由於他待人誠懇,信用又好,獲得中美熱心人士贊助,1962年設立了劉麵包廠,員工當中,退役軍人佔很大比例。

美軍駐防台灣時,需要大量麵包當主食,一般麵包廠未達美軍衛生標準,劉麵包廠於是在專家協助下,創設國際標準。當時國人吃麵食的習慣還沒有很盛行,麵包在外僑住宅區較暢銷;為了吸引不習慣吃麵包的家庭,他運用和送牛奶一樣的經營方式—每天把一份兩塊錢的麵包,由專人送到府上。

每天的麵包風味不同,一星期可以吃到7種不同口味的麵包,當時才試辦一個月,就擁有2,000多戶的訂戶。劉哲基在1970年一度生意失敗,揹負龐大債務,但他沒有逃避,而是與廠商協調還債,度過危機。最讓他引以為榮的,是他研發出以老虎為商標、沒有苦味的「蘋果麵包」,成為大家生活中的老朋友。

從工人到百萬富翁

退役少校 劉麵包的故事

1967-09-26/經濟日報/06版/綜合

【軍聞社記者莊政專訪】

一位因病退役的軍人,但憑高度的智慧和無比的信心,為自己的事業開闢了一條光明的坦途。說起來,這是一個奇妙的近乎神話式的故事,但這畢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劉哲基少校退役時,曾做過送麵包的工人,經過了五年的艱苦奮鬥,慘淡經營,現已成為一家大工廠的老闆,過去他給人家送麵包時,有時一天共賺十塊錢,現在他的資產已多達新台幣六百餘萬元。

外僑送麵包

上週國會記者參觀團,應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會的邀請,曾赴北,中部各地該會生產事業單位參觀訪問,最後一站是參觀台中市劉麵包廠。提起了「劉麵包」,在中南部一帶是非常響亮的名詞,幾乎是無人不知。

決心自設工廠

這是一個十分令人感動的故事,劉麵包是因劉哲基而起名的。

這位退役少校,現年四十二歲,山東高密人,民國四十年畢業於政工幹校前身國防部政幹班二期,嗣後服務於軍中政工歷有年所,那時他的體質很瘦弱,一場胃出血和肺炎的併發症,幾乎奪去了他的生命。然而他憑著堅強的毅力終於支撐過去。四十八年,劉哲基因病退役,當時只領了一萬多元的退役金,除了結婚費用以外所剩無幾。他曾一度做小生意,不幸失敗,後來改了行,專門給在台中地區的外僑送麵包,這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差事,每天早出晚歸,風吹雨打太陽晒不說,有時還要飽嚐外僑下女們的冷眼相待,而運氣不佳的時候,每天只有十塊錢的收入,對於一個有倔強個性的他來說,這簡直是難以忍受的事,然而劉哲基是一虔誠的基督徒,像狂風暴雨中的松柏一樣,他經得住任何的考驗,再苦、再累、再窮,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樂觀奮鬥的雄心。

五千台幣起家

劉哲基憑著他的誠實與信用而獲得了外僑們的信賴,他專門選擇品質良好的麵包出售,而且言態和藹善與人處,不久他的生意便漸漸地興隆起來。

五十一年的炎夏,可怕的霍亂蔓延一時,一向注重食品衛生的台中美軍駐軍單位,曾派醫護人員四出檢查食品廠衛生設備情形,結果大失所望,沒有一家食品廠合格的,而且各廠的老板都無意於改進,使得駐台美軍不得不拒絕採購,於是以送麵包維生的劉哲基連帶的馬上也面臨失業之痛。

五年刻苦經營

尼采說:「受苦的人是沒有悲觀的權利的。」劉哲基非但沒有被此一逆境所擊倒,相反地,他卻抱著無比的信心,發誓要開一家完全合乎外國衛生標準的麵包廠。憑著僅有的五千元以及幾位友人的資助,和一種堅定必勝的信念,劉麵包廠便在五十一年底以一枝獨秀的姿態在台中市出現。

經過了五年多的刻苦經營,由於不斷的研究改進,創造發明,該廠出產的麵包品質好,價錢公道,又講求衛生,曾獲美軍協防部的執照和推薦,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加工,現又積極擴充廠房,其產品除獨家供應各地美軍外僑外,並暢銷中南部一帶,該廠現已奉准改為「劉麵包企業有限公司」,同時並增加設備,擴大服務,目前已有二百多個分銷站,僱用員工達二百餘人,其中退除役官兵佔相當數字。劉麵包曾對著記者群拍胸脯說:俺的工廠沒有編制,只要是退役官兵找到俺,只要幹活兒,準有飯吃。

劉哲基把他在軍中帶兵的原則--恩威並濟,也帶到他的工廠去了。他對員工完全採取軍事管理,並且比照軍公教人員待遇發給眷糧,最近他又買了一大塊地皮,專為員工們建築宿舍。此外經常舉行類似軍中的「榮團會」,使上下意見溝通,感情交流,使工廠家庭化、學校化。

現有工人兩百

劉麵包的太太蔡秀蘭女士畢業於道生神學院,夫婦俱是基督徒,目前他們擁有六個孩子,一家幸福,其樂融融。現在,劉哲基雖是百萬富翁,但他每天必到工廠跟工人一道兒工作。他表示: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中,這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報時光

追蹤

相關新聞

藝人的烏龍死訊 讓人回憶他在歌壇的輝煌紀錄

近日一場消息誤傳的風波,讓「劉文正」這個名字再度攻上了所有主流媒體的版面。現在大約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朋友,很有可能只是曾經聽聞這個名字,但是對他是誰、做過甚麼,或許也只有很微薄的印象;更遑論去理解劉文正在他的全盛時期,在電影與音樂等領域當中所創下的輝煌紀錄,以及當年風靡萬千少女的王子形象。

交通爭議持續將近50年!「公館圓環」正式宣告拆除走入歷史

公館圓環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與基隆路的交會處,形成七條道路交織的複雜路口。建於1968年的公館圓環,隨著都市發展與車流日益新增,連續7年成為北市肇事熱點第1名的路口。關於圓環的存廢問題多次引發討論,直到2025年才正式決定拆除。

80年代的夢幻老照片!台北新生棒球場奇景「球員揮棒、飛機掠過」

台北市的棒球場,除了台北市立天母棒球場、青年公園棒球場、社子棒球場,以及國內首座可以容納4萬席的大巨蛋之外,在台北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棒球場「新生公園棒球場」。

22年前「硬」闖成人界! 「台灣水電工」阿賢拍豔片爆紅卻遭判刑

2003年台灣社會風氣還算保守,但一部名為《台灣水電工》的成人影片卻引發轟動,震撼台灣人的三觀。這部片由宣宣(陳伶宣)和阿賢(宋致賢)攜手合拍,被視為台灣首部本土謎片。阿賢因為在片中的表現而迅速走紅,並獲得「台灣第一水電工」的稱號。然而,由於拍攝成人片,他遭到起訴,最終因「妨害風化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個月,得以易科罰金16萬元台幣。

紀寶如5歲半出道大紅大紫!為當童星竟被逼打「抑制生長針」

紀寶如,半世紀前紅遍全台的童星,因長相可愛,7歲便與台視簽約,片酬與成人演員相同。她天賦異稟,5歲半初登場便能完整記住台詞,導演讚譽她為「天才」。但她的人生並未如同演藝事業般順遂,18歲認識余天的弟弟余龍,未婚懷孕生下3個小孩,19歲退出演藝圈,為了撫養小孩甚至酒店當幹部賺錢清償債務。

入選金馬影史百大華語片 吳念真執導處女作《多桑》

吳念真多才多藝,在電影、電視劇、音樂等都有表現,是首位三金(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全滿貫得主,而在他最早時,其實是從小說家出道,並轉往編劇。1993年的電影《多桑》是他的電影處女作,並憑藉該片成為知名的電影導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