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萬新鐵路的軌跡 走讀老城南的光陰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日期:1965-03-26。來源:聯合報。攝影:陳明輝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日期:1965-03-26。來源:聯合報。攝影:陳明輝

在公車不發達的年代,火車是人們生活、行旅的依靠,在台北就有一條鐵路支線,載滿老城南人的回憶。它行經萬華、古亭,貫穿公館、景美,一直綿延至新店,沿途有著數不盡的迷人風光,它就是民國56年拆除的萬新鐵路。

鐵路支線也是戀愛線

萬新鐵路也是台鐵新店支線,過去的路線與今日的捷運新店線幾乎重疊。其中,最早的一段鐵軌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21年),是日本人為了運輸煤礦、茶葉而私設的產業要道,後而逐步延長路線,開放民眾通勤、旅遊,算是紅極一時的觀光鐵路。

因為風景宜人、交通方便,人們除了搭乘萬新鐵路通勤、上下學,沿途還有許多美好的風光,有些甚至是戀愛約會的聖地,情侶們總會搭著火車,品味戀愛的青澀,到西門町聽一場歌舞秀、牽著手到螢橋觀賞螢火,或到景色秀麗的碧潭散步談心,促成許多男女的姻緣,也讓這條台鐵新店線,又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戀愛線」。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日期:1965-03-26。來源:聯合報。攝影:陳明輝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日期:1965-03-26。來源:聯合報。攝影:陳明輝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日期:1965-03-26。來源:聯合報。攝影:陳明輝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日期:1965-03-26。來源:聯合報。攝影:陳明輝

紀州庵裡滿屋子回憶

回溯時光到日治時期,隨著在臺日人的增加,日本的育樂活動慢慢傳入臺灣,位萬新鐵路旁的紀州庵曾經是著名的豪華料理亭,人一下火車就能享受新店溪景致、品嘗香魚料理的好滋味。但,經過二戰的洗禮後,紀州庵成為公務人員眷舍,不斷增加住戶、不停擴建。多年後,即便經過祝融之災,屋瓦年久失修、老樹盤根錯節,仍是許多人躲避風雨的家園,滿屋子都是難忘的回憶。

作家王文興小時候就曾住過紀州庵,也以紀州庵作為自己小說《家變》故事背景,可見當時周遭環境的景致,以及新店溪畔的美景,還有萬新鐵路串連生活起居的點點滴滴,都無聲地孕育文人雅士的美感。

圖說:小說家的筆觸勾勒過、詩人的緩步吟誦過的市立古蹟「紀州庵」,在大樹群包圍下更顯清幽祥和。來源:聯合晚報 。攝影:曾學仁。日期:2005/03/20
圖說:小說家的筆觸勾勒過、詩人的緩步吟誦過的市立古蹟「紀州庵」,在大樹群包圍下更顯清幽祥和。來源:聯合晚報 。攝影:曾學仁。日期:2005/03/20

圖說:紀州庵文學森林昨天舉辦開幕展前記者會,新館(右)重新整修完成用來展覽作文創用途,舊棟(左)則將重新整修。攝影:高智洋。來源:聯合報。日期:2011/11/10
圖說:紀州庵文學森林昨天舉辦開幕展前記者會,新館(右)重新整修完成用來展覽作文創用途,舊棟(左)則將重新整修。攝影:高智洋。來源:聯合報。日期:2011/11/10

圖說:修復完成的紀州庵古蹟,保有原有格局,為國內少見的日式建築類型。攝影:莊琇閔。來源:聯合晚報。日期:2015/08/21
圖說:修復完成的紀州庵古蹟,保有原有格局,為國內少見的日式建築類型。攝影:莊琇閔。來源:聯合晚報。日期:2015/08/21

結語

萬新鐵路與紀州庵同為老城南人的集體記憶,陪伴城南當地的人們走過漫漫歲月,共同經歷多舛動盪的臺灣歷史。它們是城南人的歸途,是向外探索的通道,同樣也是心靈的慰藉。

如今,若沿著汀州路邁開腳步,就如坐上萬新鐵路的小火車,純樸美麗的城南風光瞬即映入眼簾,仍可以發現鐵道曾經存在的痕跡,那也是老城南人緬懷過去的回憶軌跡。

景美心鄉土情輕唱思想起

老照片回顧述說來時路祖師廟文物發思古幽情社區同樂會歡度星期天

1996-01-08/聯合報/20版

【記者張仁豪報導】數十年來,舊名「景尾」的景美地區變化極大。昨天在當地最古老的寺廟-萬慶祖師廟內,文山區景慶社區發展協會、景慶里展出有數十年歷史的黑白老照月,就提供了生動的說明。

昨天冬陽高照,景慶社區在景美萬慶街祖師廟廣場及鄰近街道上,所舉辦的「景美心,鄉土情,鄰里愛」社區活動,有不少社區男女老少參加。其中景美五十年回顧展頗具鄉土特色與意義,這些由八十多歲老醫生張傳生等人提供的五十張老相片,最古老的是一九○八年的老街景,還有景文街以往存在的公圳灌溉水道、景美老火車站、祖師廟舊觀,引來圍觀民眾的興趣及追憶。

照片展也介紹景美地名由來,恐怕年輕一代都已不太知道。原來瑠公圳由新店經景美至公館一帶,當時以木製或竹製的梘運水,而大坪林是梘頭,景美位於梘尾,清朝地名即是梘尾,日據時代很少用這個字,改稱景尾(境尾)。光復後,景美由深坑鄉分出,自立成鎮,才改名為景美。一名剛退休老台電人表示,以往景美對外交通都靠新店至萬華的小火車(被稱為七分車),由汀州路、公館,經羅斯福路五段至新店,數十年前鐵路旁盡是農田。

台北文學森林 同安街底萌芽

文化局規畫 內有市民文學館和老樹公園 不少作家及出版社先後落腳附近 預計 94年底前完成

2003-10-02/聯合報/B1版/北市焦點

【記者陳英姿╱台北報導】

繼故事館、電影館之後,台北市將有一座文學館。文化局計畫將同安街與水源快速道路交叉口的公有地闢為「台北文學森林」,內有市民文學館和老樹公園,可供演講、休憩,以打造「社區的文學、文學的社區」。如果土地取得順利,預計九十四年底前完成。

文化局副局長李斌昨天在市長馬英九主持的中正區區政說明會上,提出「台北文學森林」的整體規畫構想簡報。李斌表示,文化局將於年底前完成區內日式建築文化資產的鑑定與公告,並協調停車場的興建,以及老樹保護方案的設計。

目前區內日式建築為內政部退休員工宿舍(加上占用戶共卅幾人),土地則為國有財產局所有,將請發展局循「個案變更」方式協助辦理土地使用分區變更,畫設保存區,才能無償撥用。這些都會影響到本案的進度。全案總經費五千萬元。

「台北文學森林」所在的同安街、水源快速道路附近,在日據時代稱為川端町,基地內的日式建築,在日據時代是家叫「紀州庵」的藝妓館,由於位於新店溪畔,名流穿梭不斷。目前紀州庵部分建築已經焚毀,其餘現在是內政部的退休員工宿舍。

附近也是台灣現代文學重要的蘊育之所,作家王文興以前居住的公家宿舍,即位於焚毀的紀州庵內,也是小說「家變」場景所在;詩人余光中曾住在附近的廈門街,夏濟安、林海音、劉守宜等作家也曾住在附近。

當地還有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同時也是藍星詩社、現代文學雜誌等刊物的發源地。整個地區充滿歷史與文學創作的回憶和氛圍。目前基地內有幾十棟日據時期留下的老樹,河堤里社區居民對於這個地區的保存、利用相當期待。

李斌指出,中正區是台北市文化資源最豐厚的地方。

緬懷往日時光,卻覺得孤單少了旅伴有共鳴?還是想故地重遊,卻不知現址在何處?

別擔心,報時光精心為您準備了【時光走讀:老台北的故事】二部曲老台北人的城南舊事,貫通老台北城南,讓您自南昌公園、日式宿舍群一路暢讀到紀州庵。

【同場加映】

台北蛋黃區曾經出現的一條鐵路|三張犁支線

老台北人的味覺地標|建成圓環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相關新聞

藝人的烏龍死訊 讓人回憶他在歌壇的輝煌紀錄

近日一場消息誤傳的風波,讓「劉文正」這個名字再度攻上了所有主流媒體的版面。現在大約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朋友,很有可能只是曾經聽聞這個名字,但是對他是誰、做過甚麼,或許也只有很微薄的印象;更遑論去理解劉文正在他的全盛時期,在電影與音樂等領域當中所創下的輝煌紀錄,以及當年風靡萬千少女的王子形象。

從玩具王國到破產 「玩具反斗城」夾縫中求生來台開設35年!

玩具反斗城的開創可以追溯到1948年,是由一位退伍軍人查爾斯·拉扎勒斯在美國創立。他在戰後意識到,嬰兒潮時代將帶來對玩具的巨大需求,於是開始將他的嬰兒家具店轉型為玩具店。這一轉型非常成功,使得玩具反斗城迅速成為了玩具零售業的領導者。

大統百貨火災後崛起?老高雄人的潮流聖地「新堀江商圈」

1975年高雄大統百貨的出現,帶起了新興區的發展,讓中山路與五福路等路段租金高居不下,成為高雄當年最耀眼的地段王。高雄大統百貨向外延伸的街道:新田路、玉竹街、中山路、林森路、仁智街等地,逐漸冒出許多新潮又時尚的商店,商業活動越趨熱絡,這也是最早的「大統五福商圈」,大部份高雄人熟悉的「新堀江商圈」也是從五福商圈分化而來。

劉德華、柯受良、吳宗憲合力演唱《笨小孩》 黃金組合背後竟有故事

華語樂壇上,無論是台灣、香港,都有讓台灣歌迷們印象深刻的金曲,其中在1998年,劉德華、柯受良、吳宗憲等3人合作的歌曲《笨小孩》,由於歌詞有趣,再加上特別的黃金組合,讓歌曲發行一炮而紅,在1998年,獲得第21屆十大中文金曲的優秀國語歌曲獎。

高雄市率先引進水陸觀光車 「鴨子船」從熱潮到寂寥

水陸兩棲運具(鴨子船)在國外旅遊是很熱門的旅遊方式,尤其是近海的國家如日本與新加坡都很受歡迎,2010年高雄市率全台之先,引進全台唯一的水陸觀光車,在蓮池潭首次的風光下水,原本是在路上跑的車子,可以直接下水,變成水中行駛,讓岸邊站著的民眾跟船裡坐著的乘客都驚呼連連。

2001年PHS手機進入台灣市場! 免租約、免月租仍不敵時代而消失

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行動通訊系統)是一項源自日本的通信技術。大眾電信在2000年從日本方取得授權,2001年推出了第一支PHS手機「Sanyo J88」,開啟了台灣PHS的先河。PHS手機的造型時尚,輕巧,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尤其受到了女性和年輕人的喜愛,全盛時期有超過百萬用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