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第4波內閣人事…傳張皇珍接環境部 曾智勇掌原民會

注意過台北市人孔蓋嗎? 網揭密「2大logo」:年代感滿分

人孔蓋也可以成為街頭藝術品。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陳珮琦攝影
人孔蓋也可以成為街頭藝術品。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陳珮琦攝影

台北人有注意過馬路上的「人孔蓋」有什麼特別嗎?Dcard有一位網友po了一篇「你不會注意到的台北之人孔蓋篇」,幫大家解密台北人孔蓋上的「神秘標誌」,原來竟是超有年代感的「前台北市市徽」及「中華電信前身電信總局的logo」,讓許多網友驚呼「長知識了」。

原po所分享的第一款是帶有「前台北市市徽」人孔蓋,外圍呈五瓣梅花,裡面的紅色線條為「北」的變形,中空的部分正好是「市」,採用陰陽互為一體的設計。不過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市長時,因為覺得舊市徽不合時宜而徵選新版市徽,就是大家目前較熟悉的四彩「北」市徽,起初做為台北市政府的府徽使用,直到2010才正式取代舊梅花北市徽成為台北市市徽。

帶有舊北市市徽的人孔蓋。圖擷自Dcard
帶有舊北市市徽的人孔蓋。圖擷自Dcard

舊北市市徽。圖擷自Dcard
舊北市市徽。圖擷自Dcard

而第二個則是「中華電信前身電信總局的logo」,這款logo的設計其實是電信英文字Telecommunications的縮寫「TELE.」,且無論正著看或倒著看都是TELE的翻轉文字。也有人認為這設計像是「電」的小篆,無論何者都體現了那個年代喜歡將字融進logo的設計,頗具巧思。

帶有前電信總局logo的人孔蓋。圖擷自Dcard
帶有前電信總局logo的人孔蓋。圖擷自Dcard

電信總局logo。圖擷自Dcard
電信總局logo。圖擷自Dcard

這些細節也令網友驚呼,「你人孔蓋系嗎!有夠厲害」、「長知識了」,網友們也很喜歡這些平常不會注意到的小知識,「好酷喔!可以多網羅一些當作冷知識呀!」還有網友幫忙補充,「長方形是手孔蓋,圓形才是人孔蓋」。

而其實現在台北市也有一些「隱藏版」的人孔蓋悄悄現身,如市府轉運站外即有一個「101人孔蓋」。此外還有8款融合台北市建築、地標與人文的特色人孔蓋,最快將於今年(2020年)設置完成,民眾走路時也不妨多注意,或許驚喜就在腳下。

台北市政府轉運站外就有一個特殊設計的101人孔蓋。圖/北市工務局水利處提供
台北市政府轉運站外就有一個特殊設計的101人孔蓋。圖/北市工務局水利處提供

北市 台北人

延伸閱讀

開窗型式冷氣電費飆破4000元 房東霸氣舉動讓她超窩心

吃到飽狂拿「這樣」食物被朋友吐槽 網:是內行人

6歲男童頭卡10公尺窗戶圍欄 退役兵翻窗托舉1個多小時

無人月台無頭人影漸靠近 他嚇壞快閃:絕對沒修圖

相關新聞

萬華喜相逢麵包店歇業 網淚喊:想念黑森林蛋糕、煙火蠟燭

開業33年的萬華「喜相逢西點麵包店」,在昨(30)日結束營業。不少老客戶聞之崩潰嘆息,許多人表示從小就吃他們家的蛋糕和麵包至今,傳統道地的蛋糕、麵包製法讓人回味再三,讓網友嘆:「這種傳統純粹的生日蛋糕現在越來越難找了」。

為何老人總懷念「以前治安佳」?網正反開戰曝2原因釀錯覺

常聽老一輩的人懷念從前,雖然各方面不夠便捷,娛樂也少,甚至生活可能清苦,然而社會治安卻較現在安定許多,真是如此嗎?有網友就此提出疑問,引起網友分成正反兩派辯論。

藝人的烏龍死訊 讓人回憶他在歌壇的輝煌紀錄

近日一場消息誤傳的風波,讓「劉文正」這個名字再度攻上了所有主流媒體的版面。現在大約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朋友,很有可能只是曾經聽聞這個名字,但是對他是誰、做過甚麼,或許也只有很微薄的印象;更遑論去理解劉文正在他的全盛時期,在電影與音樂等領域當中所創下的輝煌紀錄,以及當年風靡萬千少女的王子形象。

一張照片揭30年前南陽街 四、五年級生憶:小小教室塞上百人

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又被稱為補習街,自1954年第一間補習班創立後,1960年代起南陽街補習班林立,是當時學子的回憶。臉書粉絲團「報時光UDNtime」貼出1988年的南陽街照片,勾起不少人回憶當年的補習時光。

台灣版「魷魚遊戲」選哪項?網友驚:從沒聽過這遊戲

韓劇「魷魚遊戲」最近在台灣和世界各地爆紅,劇中把童年懷舊遊戲當作「死亡篩選」的比賽項目也令人印象深刻。便有網友因此在《Dcard》上提問「韓國的兒童遊戲有魷魚遊戲、椪糖等等,台灣有什麼兒時遊戲擁有稱之為經典的地位」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奇摩、哈電族聽過嗎?20年前最潮用語網嘆「時代的眼淚」

每個時代都有專屬的流行語,有網友在批踢踢上傳一段文字,當中夾雜不少約20年前潮流用語,例如「E世代最ㄅㄧㄤˋ的事情,就是到戰略高手上奇摩家族」、「ㄘㄟˊ,太瞎了吧!」等,原PO表示這些文字放到現代,18歲以下的年輕人應該不太懂,納悶「知道這文在說什麼的都幾歲了」,引來不少網友共鳴「看不懂的都SPP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