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軍「黑」死外交官?法界:楊蕙如辦成「斷點」可惜了
楊蕙如被控發動網軍散布不利已故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的訊息,涉侮辱公署罪。法界人士說,楊蕙如是操刀者,誰授意她圍魏救趙,讓蘇啟誠飽受流言攻擊,恐怕是案子更有戲的地方,不過,檢察官查案只到楊蕙如形成「斷點」,真相並沒有全部呈現,似為德不卒。
一名司法官轉任的律師說,他觀察楊蕙如事件,可能是執政黨避免火燒到自己的黨籍政務官,所以透過網軍來操縱輿論、帶風向,將非黨籍的事務官當成替罪羔羊;檢察官決定公開的起訴範圍,僅查出楊發錢給網軍,卻沒有續查誰金援楊蕙如,好事沒有做到底。
法界人士說,關西風災假消息去年九合一選舉前引發討論,於政治承擔方面,駐日代表與大阪辦事處責任孰輕孰重?莫衷一是,事件發生距今超過一年,檢警何時偵辦?何時即已辦完?無從查考,檢察官在又要面臨選舉的節骨眼上把案子起訴,「謝長廷已無關選情了嗎?」
資深檢察官說,演藝人員比較在意鄉民反映,公務人員或政治人物不然,且高級公務員基本上大都有忍辱任謗的素養,不致因網路訊息決意輕生;他認為,蘇啟誠的輕生與外交體系內部行政議處有關,與楊蕙如的犯行關聯性不太大。
一名法界人士說,楊蕙如的網路霸凌案算不上科技案件,卻有政治味。檢警偵查假訊息,只要向網路管理員調閱資料即可查明來源,但一般人沒有公權力,只能興訟靠國家機器去查案,問題是,司法警察機或檢察官查案的時間不一定,何時查到水落石出,毫無定論。
有法界人士說,臉書、電子佈告欄都有檢舉功能,遇政治有關議題的討論,藍、綠各有支持者,禁都禁止不了,否則網軍要如何討生活?閱聽人真要辨別訊息真假,還是要靠個案查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