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有機催化劑 德美2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台灣時間六日公布,由德國科學家李斯特和美國科學家麥克米倫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在「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的貢獻。催化劑是化學反應中的重要角色,有機催化劑能降低化學實驗成本,可促進新藥開發,更重要的是對地球也更環保。
五十三歲的李斯特(Benjamin List)於法蘭克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所長。同樣五十三歲的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兩人將平分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一八四萬元)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在記者會現場,與人在丹麥的李斯特電話連線,李斯特表示,收到諾委會來電時,和太太正在吃早餐,兩人面面相覷,他端著咖啡的手停頓在半空中,不敢相信自己會得獎。他說:「這是莫大的殊榮,我今天的心情會非常好」。
定居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的麥克米倫也發表聲明說:「我好驚訝,嚇呆了,可是也很高興。」他說,凌晨就收到瑞典朋友的道賀簡訊,以為他們在惡作劇,就繼續睡覺,「結果後來電話一直響」。
麥克米倫指出:「有機催化是個很簡單的概念,也確實為研究帶來一些改變。讓我們特別自豪的是,你不需要大批設備和金錢,也能做出好的化學產品」。
諾委會指出,兩位學者的貢獻為開發出分子結構的精準新工具「有機催化劑」。許多研究都必須仰賴化學家開發出具彈性且耐用的材料,在化學實驗中,催化劑可觸發或加速實驗室或大規模工業反應器內的化學反應,且不會成為最終產物的一部分。
生活中常見的催化劑包括,汽車運轉的有毒物質透過催化劑反應後變成無害分子,以及人體內的酶也是催化劑的一種。
催化劑是化學家的基礎工具,早前已知的兩大類型催化劑為金屬和酶,李斯特和麥克米倫則開發出第三種催化劑,即「不對稱有機催化」。兩人於二○○○年分別發表研究成果,為化學界帶來突破性進步。
有機催化劑擁有碳原子的穩定結構,可建立更大的反應範圍,且這類催化劑成分通常包含氧、氮、硫或磷,對環境更友善,成本也較低,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商品開發,例如製藥、塑膠、香水或香料等等。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艾奎斯特說:「催化劑的概念既簡單又巧妙,很多人都會覺得『怎麼我們就沒有早點想到這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