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禁台灣鳳梨誰在痛? 學者:最不感痛的是民進黨

大陸禁台灣鳳梨進口,總統蔡英文下令組「農產品國家隊」,將砸10億元內外銷及加工,挺農民度過難關;甫退休的台師大國文學系教授林保淳臉書評論說,鳳梨禁運,到底誰痛?農民當然首當其衝,是會痛的,但不對症下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將政府應盡的責任,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這不是救農民,反而是在救民進黨了。說穿了,是痛在老百姓身上。
林保淳說,以前有個腦筋急轉彎的笑話,「鳳梨與西瓜打頭,哪個痛?」答案是「頭痛」。雖說戲謔,卻也不無道理。如今台灣新出了一個問題,「鳳梨禁運,哪個痛?」和前面的問題不一樣,這是不能用腦筋急轉彎的方式去回答的,因為這是現下、眼前、實實在在發生的事,不容以這種類似調笑的方式加以回答。
「不過,事發到如今,我們的政治人物,包括了一些名嘴,他們的回答,竟和腦筋急轉彎同一模式,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鳳梨外銷,九成以上都是銷往大陸,一旦失去這個市場,鳳梨農全年辛苦,全都將化為烏有,搞不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豐滿甜美的果實,爛壞在田地中。這不但是痛,而且是欲哭無淚的痛。
說好的籃子,民進黨五年於茲,究竟打造了幾個?台農發、台農投、台農投資平台,這些本就是為打造籃子而成立的公司,豈不正是「國家隊」?而今安在哉?就在去年3月3日,蔡英文在臉書上還沾沾自喜地為鳳梨「打開澳洲管道」作大內宣,可經實際查核,去年整年鳳梨外銷到澳洲的數量,卻僅僅只有56公斤,而且還是鳳梨乾!這是哪門子的「國家隊」幹得出來的「佳績」?
也許,農民還是不會太痛的,十億元的補助,再加上政府鼓吹的「食鳳梨,救農民」,可能會收到某些具體的成效,今年應該可以安然過關。但是,明年呢?後年呢?總不能一年復一年的砸下幾十億的百姓納稅錢,去彌補這個缺口吧?
更荒謬的是,民進黨老狗變不出新把戲,除了拚命鼓吹多吃多消費,用新台幣「下架」之外,別無對策,甚至還有名嘴宣稱只要一人一天(為年之誤)吃18公斤,就足以化解此一危機,就從來沒想到過一個人肚皮容量有限,如此饕餮,怕不多出一堆人掛病號,而且對其他水果的排擠效應有多嚴重。
大概最不會感覺到痛的,就是民進黨了。反正國家府庫再拮据,擠兌出區區個幾十億,也有納稅人承擔,民進黨人不必從身上掏出半毛錢,而且可以大作其內外宣,吹噓自己的「德政」,然後掉轉矛頭,將中國大陸罵得狗血淋頭、體無完膚,挑起老百姓對中國大陸的痛恨與厭惡,於是乎反而可以藉此鞏固選票,奠定其永續執政的基礎。對他們來說,不但不會覺得痛,更是倍覺「痛快」,誰還管你痛的是農民還是老百姓?
腦筋急轉彎是「謔而不虐」,笑一笑,反而別有所得;不思釜底抽薪,轉以冠冕堂皇的「話術」欺人,不教而殺、不為而竊喜,此之謂「虐」,這就是民進黨的執政態度,老百姓連哭都不敢大聲哭出來,就只能坐以待斃,承受這樣的惡性循環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