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過年返家遇劫…楊梅休息站電動車自撞起火釀3死 6孩童身分待釐清

年前不平靜…台南今晚1分鐘內連2震 氣象署說明了

車尾稀爛氣囊全爆 百萬網紅千千返鄉遇車禍:有記憶就在醫院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 陳復霞]

全球居家健康照護市場規模預計至2028年將突破3,830億美元,為進軍國際市場,銀光科技數位百科匯聚產業優勢,供需鏈結系統串連上下游,讓需求方與供給方能夠快速找到合適的照護科技;而智慧產品與健康監測的創新結合,也為未來高齡照護科技提供更多的助力。

隨著全球高齡化趨勢日益嚴峻,台灣的高齡化問題也日益顯著。預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造成人口結構的迅速改變,帶動長期照護的需求漸增。為應對日益增加的健康照護挑戰,資策會以資通訊科技(ICT)和人工智慧(AI)為支撐力,構建一個整合多項照護技術的一站式數位百科,開發「銀光科技」這一供需鏈結平台,透過數位化升級與智慧輔助,協助照護人員提高效率並減輕照護負擔,進一步提升整體照護品質,實現智慧化、數位化的照護環境。

四大推動策略 開啟高齡照顧科技新局面

在政府擬定的高齡科技四大推動策略中,包括:1.打造社會與科技共榮的生態環境;2.普惠科技驅動市場經濟;3. 數位賦能擴大社會連結;4.公私協力完善高齡照顧與福祉,從中可見到數位科技在驅動市場經濟、連結社會及共生共榮的重要性。

資策會深耕高齡科技領域,期望讓照護者和被照護者能輕鬆找到並理解照護科技。運用ideas Hatch AIoT多元方案智庫與顧問方法,以「照護者X被照護者X科技業者」為核心理念,建構銀光科技數位百科,打破傳統照護與科技的界限,為各類照護機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該平台整合來自資通訊產業的照護科技,亦透過科技指數評估與分析,為照護機構找到最適合的科技方案,進而完善整個高齡化社會的照護體制。目前以機構型場域為主,後續衍伸擴散至居家照護,透過減輕照護負擔,並提升行政效能與照護品質,作為計畫推動最大考量因素。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4.11月(第108期)PCB智慧製造智動化Smart Auto雜誌

2024.11月(第108期)PCB智慧製造
2024.11月(第108期)PCB智慧製造

延伸閱讀

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童逐年攀升 醫師:要理解、溝通

宣布祕魯錢凱港開港 習近平:賦能太平洋沿岸經濟體

衛福部推中醫直接到府 居家照護累計收案2.8萬人

秋冬腦中風高峰 調查:6成照護者工作收入受影響

相關新聞

革新傳產模具製程 積層製造加速產業創新

即使現今積層製造技術已從最初的塑膠桌上型製造系統逐漸普及,推動了新創團隊概念實現商品化,但至今尚未真正實現大規模落實與普及。反而可望先由傳產製程的模具、關鍵元件開始,推動製造業逐步轉型。

解鎖醫療新未來 積層製造與客製化醫材

基於COVID-19疫情期間,造就跨國供應鏈中斷與瓶頸,促進生技醫材等客製化快速量產需求;又有這一波國際淨零碳排浪潮,讓積層製造技術煥發新商機,台灣則由工研院南分院打造應用場域,攜手醫療與製造產業推動低碳智慧製造雙軸轉型。

積層製造鏈結生成式AI

雖然自2011年由美國透過積層製造帶頭鼓動「第三波工業革命」,至今仍未能真正全面普及。但隨著近年來COVID-19疫情、美中、俄烏等地緣政治衝突,造成供應鏈破碎,且為加速實淨零碳排願景,都讓積層製造有機會配合這波生成式AI浪潮實現永續製造。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全球居家健康照護市場規模預計至2028年將突破3,830億美元,為進軍國際市場,銀光科技數位百科匯聚產業優勢,供需鏈結系統串連上下游,讓需求方與供給方能夠快速找到合適的照護科技;而智慧產品與健康監測的創新結合,也為未來高齡照護科技提供更多的助力。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順應近年來製造業數位化、數位優化等轉型趨勢,包含CAD/CAM系統軟體既可供業界在建立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模型所需數據;以及當生成式AI浪潮興起後,若能經過MBD模型整合,用來驅動數位模擬分析、設計、製造程序,由雲平台實現設計製造自動化。

AI數據中心:節能減碳新趨勢

為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促使國內外政策對企業排碳定價要求日益嚴苛,卻在生成式AI問世後,面臨GPU及AI資料中心耗費龐大電量,市面上各種冷卻散熱方案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而有國內外電源大廠開始從電網的中載變壓器、終端人與物料維運模式溯源減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