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前不平靜…台南今晚1分鐘內連2震 氣象署說明了

車尾稀爛氣囊全爆 百萬網紅千千返鄉遇車禍:有記憶就在醫院

年終獎金自己賺!春節加碼拚大樂透1億頭獎 大小紅包獎號看過來

AI數據中心:節能減碳新趨勢

AI。路透
AI。路透

[作者 陳念舜]

為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促使國內外政策對企業排碳定價要求日益嚴苛,卻在生成式AI問世後,面臨GPU及AI資料中心耗費龐大電量,市面上各種冷卻散熱方案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而有國內外電源大廠開始從電網的中載變壓器、終端人與物料維運模式溯源減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基於歐盟已從2023年10月試行CBAM(碳邊境管理機制),要求申報產品碳排量數據之後,在今年二月首次試截止的申報名單中,台灣卻名列碳密集產品排序前5名,未來勢必要加強降低碳排,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台灣環境部也在日前對內公告3大碳費徵收子法上路,預計最快將在2026年將首次收取碳費,推進企業更積極節能減碳已刻不容緩。

然而,隨著「電氣化」等需求,導致在交通、建築和工業領域推動電力需求快速成長,並產生新的負載模式,例如AI資料中心的動態負載,以及短時間、高強度的電動車輛充電需求。卻面臨可再生能源發電滲透率的提升、跨領域電氣化的加速推進以及儲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去中心化」能源政策發酵,促使電力系統正從集中化、單向傳輸的架構,轉型為分散化(DERs)、雙向傳輸的網路演變,對傳統電網帶來了重大挑戰,包括:電壓不穩定、電力品質問題和電網擁塞等。

加上傳統電網基礎設施逐漸老化,迫切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確保電力供應的可靠性、效率與永續性,電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行轉型。除了新建基礎設施外,在升級或更換老化電網,勢必要謹慎考量其「強韌性」,以及可預測威脅、承受極端事件、適應干擾,並快速恢復正常運行的能力,也導致人們對直流(DC)配電網的關注日益增加。

同時須借助「數位化」技術整合,如智慧電表基礎設施和電網自動化等來提升電網的可視性與控制能力,這也是智慧電網的核心特徵。為了加強網路安全並防範網路攻擊,除了採用安全通信協議外,配電設備也必須更具智慧,以應對前所未有複雜和多變的環境。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4.11月(第108期)PCB智慧製造智動化Smart Auto雜誌

2024.11月(第108期)PCB智慧製造
2024.11月(第108期)PCB智慧製造

延伸閱讀

俄國空襲烏克蘭電網多地緊急停電 鄰國波蘭戰機升空因應

近3個月最大攻勢!俄國射逾200飛彈、無人機 大舉空襲烏克蘭電網

環境部:COP29能源議題 未將核能列入倡議

波羅的海三國拒能源依賴 脫離俄國電網倒數計時

相關新聞

革新傳產模具製程 積層製造加速產業創新

即使現今積層製造技術已從最初的塑膠桌上型製造系統逐漸普及,推動了新創團隊概念實現商品化,但至今尚未真正實現大規模落實與普及。反而可望先由傳產製程的模具、關鍵元件開始,推動製造業逐步轉型。

解鎖醫療新未來 積層製造與客製化醫材

基於COVID-19疫情期間,造就跨國供應鏈中斷與瓶頸,促進生技醫材等客製化快速量產需求;又有這一波國際淨零碳排浪潮,讓積層製造技術煥發新商機,台灣則由工研院南分院打造應用場域,攜手醫療與製造產業推動低碳智慧製造雙軸轉型。

積層製造鏈結生成式AI

雖然自2011年由美國透過積層製造帶頭鼓動「第三波工業革命」,至今仍未能真正全面普及。但隨著近年來COVID-19疫情、美中、俄烏等地緣政治衝突,造成供應鏈破碎,且為加速實淨零碳排願景,都讓積層製造有機會配合這波生成式AI浪潮實現永續製造。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全球居家健康照護市場規模預計至2028年將突破3,830億美元,為進軍國際市場,銀光科技數位百科匯聚產業優勢,供需鏈結系統串連上下游,讓需求方與供給方能夠快速找到合適的照護科技;而智慧產品與健康監測的創新結合,也為未來高齡照護科技提供更多的助力。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順應近年來製造業數位化、數位優化等轉型趨勢,包含CAD/CAM系統軟體既可供業界在建立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模型所需數據;以及當生成式AI浪潮興起後,若能經過MBD模型整合,用來驅動數位模擬分析、設計、製造程序,由雲平台實現設計製造自動化。

AI數據中心:節能減碳新趨勢

為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促使國內外政策對企業排碳定價要求日益嚴苛,卻在生成式AI問世後,面臨GPU及AI資料中心耗費龐大電量,市面上各種冷卻散熱方案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而有國內外電源大廠開始從電網的中載變壓器、終端人與物料維運模式溯源減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